避免孩子的听力被生活细节悄悄ldquo
一说到儿童听力,许多人认为聋儿是先天性或是不明原因的突发性耳聋,是防不胜防的,其实不然!大部分儿童听力下降或丧失的原因是有迹可循的,换句话说,听力损伤是可以预防,可以避免的。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这些细节,可以避免孩子的听力被悄悄“偷走”!
细节1、及时发现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听力下降最常见的原因是分泌性中耳炎。耳朵和鼻子之间有一条咽鼓管,儿童的咽鼓管接近水平状态、管腔短、内径宽,鼻咽部感染或分泌物易进入咽鼓管;另外,儿童抵抗力差,容易感冒,鼻腔的分泌物容易逆行感染至耳朵;还有一些月龄小的宝宝,吐奶或溢奶倒流到耳朵里;夏天游泳不注意,脏水逆行进入耳朵都会引起分泌性中耳炎。10岁以内是孩子中耳炎的高发期,长大后免疫力提高,咽鼓管也长好了,分泌性中耳炎发病会减少。
不少家长还以为分泌性中耳炎肯定会有分泌物流出来,其实不然。分泌性中耳炎早期鼓膜仅仅表现为红肿,在鼓膜穿孔前,并不会有分泌物流出。年龄大孩子会表述听不清老师讲课,耳朵有闷、堵塞感;年纪小的孩子由于不会表达,孩子在感冒后家长要密切留意孩子是否哭闹频繁,看电视要开很大声音……发现这些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
细节2、教会孩子如何擤鼻涕
孩子难免都有感冒流鼻涕的时候,家长往往捏住孩子的鼻子让其用力擤鼻涕,这也可能对耳朵造成伤害。过于用力擤鼻涕,特别是两个鼻孔一起擤,可能会使鼻腔内的病菌在压力的作用下经耳咽管直接侵入鼓室,轻则引起暂时性的耳堵塞感,重则可发生耳痛、中耳积脓。
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应该先压住一侧鼻翼,然后轻轻擤出对侧鼻腔内的分泌物;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出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假如擤不出,可将分泌物倒吸到咽部并从口吐出。
细节3、避免给孩子用耳机
一些孩子还喜欢塞着耳机自娱自乐。殊不知,这个不经意的举动会对耳朵造成巨大的伤害。有些家长不注意甚至让学龄前的宝宝用耳机。人的身体对耳朵有保护机制,当听到高音量的声音,耳朵里的肌肉就会收缩,把鼓膜拉紧,传进耳朵的声音比较少从而保护耳朵不受损伤。如果戴着耳塞式耳机,除了声音会在耳内回响外,也会增加耳道内的压力,这双重作用使得耳朵的自我保护机制难以发挥作用,长此以往听力就会受到损伤。
所以,无论是听歌还是听电话,最好不使用耳机,如果一定要戴耳机的话,可以选择戴耳罩型的耳机,尽量避免在地铁、公交车这些环境嘈杂的地方使用耳机,因为为听清楚不由自主地就会调高耳机的音量,更易损伤听力。
细节4、吃药打针前要看看说明书
导致儿童听力下降,甚至丧失的另一个常见原因为药物。很多解热镇痛药都有一定的耳毒性,比如阿司匹林。当然,解热镇痛药种类众多,其毒副作用也有强弱之分。如果孩子发烧了(体温38.5度以下尽可能采用物理降温),建议到儿科就医,由儿科医生权衡利弊,尽量用一些毒副作用小的药物。不建议家长自行购买解热镇痛药,频繁、超剂量让孩子服用。
另一类对孩子听力会有较大影响的就是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一些孩子携带耳聋基因缺陷,哪怕只使用一次这样的药物都可能导致耳聋。如果父母两方家族中有耳聋患者,医院做耳聋基因筛查,一旦发现孩子携带有突变基因,则孩子终生都要避免接触此类药物。另外,即使没有携带有相关缺陷基因,如果大剂量、长时间地使用这类药物,药物积累到一定量也可能损伤听力。
孩子用药打针前,家长都要养成阅读说明书的习惯,如果说明书中有儿童禁用或儿童慎用的字样,建议就先咨询医生。
细节5、避免自行给孩子掏耳
许多父母认为耳屎对孩子有害无益,常常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去帮孩子掏耳屎。给孩子掏耳屎的害处很多。儿童的外耳道还没有发育成熟,大多呈扁平缝隙状,掏耳屎操作不当很容易损伤到孩子娇嫩的耳道内皮肤。
其实,对于听力还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来说,耳屎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耳屎像哨兵一样守护着外耳道的大门,阻止异物侵入,保护外耳道和鼓膜。同时,耳屎还能起到“消声器”的作用,减低声波对鼓膜的冲击,进而保护听力。
当然,如果耳屎过多堵塞在耳道内也可能影响听力。陈锡辉建议,这种情况下,医院,请耳科医生帮忙,借助专业的工具将耳屎掏出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lcbx/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