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中耳浆细胞肉芽肿1例

北京专业白癜风医院 http://www.paisufa.com/m/

文章来源:中华耳科学杂志、医脉通

文章作者:医院耳鼻喉科、病理科刘冉冉、王春华、杨蕾蕾

本文旨在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权,请联系小编,小编立即删除

病历资料

患者,女,52岁,主因右耳闷伴听力下降、疼痛1个月,眩晕6天于-08-15收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耳闷,伴听力下降、疼痛、持续低调耳鸣,无耳流脓,为求诊治就诊于社区门诊,考虑为“中耳炎”,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治疗,未见好转,患者因疼痛一直口服止疼药物治疗,入院6天前出现眩晕,伴恶心、呕吐,自觉听力、耳鸣无明显加重,就诊于我院门诊,查颞骨CT(图1)示右侧中耳乳突炎,继发胆脂瘤可能性大,耳蜗、水平半规管受累,故门诊以右侧胆脂瘤性中耳炎收入院。

图1乳突蜂房、鼓室及乳突窦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箭头所示耳蜗及水平半规管受累,局部不完整(CT值:乳突窦56-69Hu,鼓室33-64Hu)

入院后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右侧外耳道畅,鼓膜完整,标志可。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纯音测听示右耳传导性耳聋,BC:25-30-25-25dB;AC:55-70-60-70dB,心电图、胸片未见明显异常,抽血化验未见明显异常。于-08-21全麻下行右侧鼓室成形术,术中显微镜下见右侧鼓膜完整,行乳突轮廓化,磨低外耳道后壁,开放鼓窦,扩大鼓窦入口,开放上鼓室及前隐窝,术中见乳突皮质呈金黄色,乳突腔、鼓窦、上鼓室内可见新生物,表面呈桑葚状小突起,触之易出血,上鼓室前隐窝为褐色潴留液体,砧骨短脚表面附有,显微镜下仔细清理,见水平半规管骨管破坏,未见耳蜗破坏,将鼓膜分离掀起推向外耳道前下壁,中鼓室、下鼓室、后鼓室无病变组织,粘膜光滑,砧镫、锤砧连接好,取切口处颞肌筋膜处理后覆盖在砧骨上,修剪皮瓣,作耳甲腔成形,术腔填塞碘仿纱条,标本送病理。

术后病理结果回报为右中耳符合浆细胞肉芽肿,伴组织细胞反应(图2)。术后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1.5g静滴日2次抗感染治疗7天后出院,术后12天取出右耳内碘仿纱条,给予更换,术后复查1年显微镜下见术腔粘膜光滑,无复发。

图2H-E染色×示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增生,箭头所示为Russel小体

讨论

浆细胞性肉芽肿(Plasmacellgranuloma,PCG)临床上较为少见,属于良性、炎性肉芽肿型病变,该病病因不明确,可能是变态反应,也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还可能是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感染源引起的炎性病变,部分学者报道可能与人乳头状瘤病毒8型及EB病毒感染有关。Narla等指出PCG男女老幼均可发病,无年龄和性别的差异。该病可发生于全身多处部位,最常见于肺,头颈部有报道见于扁桃体、软腭、会厌、鼻窦、喉部等,较少发生于中耳。

PCG的临床表现与侵犯的部位相关,头颈部主要表现为疼痛及涉及腔隙的阻塞。本病例患者以耳痛、耳闷为主要症状,无流脓病史,直到病变侵犯半规管引发眩晕患者才就诊。行颞骨CT检查与胆脂瘤性中耳炎无明显差别,门诊医生诊断为胆脂瘤性中耳炎,故单纯的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较为困难,本病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以Russel小体为主的肉芽组织,可伴有大量成熟浆细胞浸润。该病虽然是一种炎性反应性病变,但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类似于恶性肿瘤,该病变具有侵袭性,治疗方法为首选手术切除,不能完全切除者可结合激素和放、化疗,预后较好。

中耳浆细胞性肉芽肿在临床上极为少见,应与胆脂瘤性中耳炎、浆细胞瘤等相鉴别,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术后随访同样重要,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编译自:中华耳科学杂志年第14卷第1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yf/923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