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警惕鼻咽癌
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无法理解明明自己耳朵不好,医生却要查鼻咽镜,让他多花二百冤枉钱,甚至怀疑医生的医德有问题。今天,我给大家科普一下,同时争取为那些平白被冤的同仁们洗白白!有一种疾病叫“鼻咽癌”,一见到“癌”字想必大家都会神经紧张起来。没错!鼻咽癌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表现主要有:耳背气、耳鸣、听力下降等分泌性中耳炎的表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涕中带血、鼻塞等。还有相对少见的:头痛、复视、伸舌偏斜、面部麻木等。鼻咽癌多发生于中青年,平均发病年龄约45岁。主要治疗方法为放疗。在鼻咽癌群体中,许多患者起初都只是耳朵背气、听力下降(尤其是单侧耳朵),因而常常当成普通的分泌中耳炎治疗。但是一旦治疗一段时间无好转或者反复发作,医生会建议患者查鼻咽镜,通过鼻咽镜可以直观的看到鼻咽部是否有肿物。当然,即使看到有肿物也不能确诊鼻咽癌,通常需要CT、MRI检查来协助鉴别诊断,如:腺样体、鼻咽纤维血管瘤、淋巴瘤等。最终确诊还得需要病理学检查,即老百姓口中的“夹一块肉去化验”。当然,不是所有的分泌性中耳炎都是鼻咽癌引起。鼻咽癌之所以能够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归因于其解剖特点:中耳与鼻咽部通过咽鼓管相连接,一旦鼻咽部长了肿瘤堵塞了咽鼓管口,便使中耳鼓室的压力改变从而引起渗液造成分泌性中耳炎。所以,任何可以堵塞咽鼓管、改变鼓室压力的疾病都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总之,作为医生,对待分泌性中耳炎,尤其是单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思想上都很警惕。对待可疑鼻咽癌患者,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过一个”。所以,大家得理解中耳炎却要查鼻咽镜的缘由,不可随意揣测误会医生。没有患者因为在检查鼻咽镜发现鼻咽癌后感谢医生,但是却经常有患者查了鼻咽镜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时质疑和辱骂医生。怎一“冤”字了得!
医院耳鼻咽喉科医生李静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zd/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