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胆脂瘤是否可留,请看这里
胆脂瘤亦称表皮样囊肿,珍珠瘤等。目前认为是先天性乏血管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脑部和耳部。根据胆脂瘤分布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颅内胆脂瘤外耳道胆脂瘤和胆脂瘤型中耳炎等。一般认为颅内胆脂瘤的发病率为全脑肿瘤的0.5-1.8%。可为多发,大小由几毫米至数厘米不等。胆脂瘤多采取手术切除。
根据位置可将其分为
(一)颅内胆脂瘤
颅内胆脂瘤是先天性非真性肿瘤,多生长于颅底、脑室和脑池等相关部位,尤其由于其良性缓慢生长的特性,常常在肿瘤较大,多部位延伸时才被发现,给疾病的彻底治疗带来困难。
(二)中耳胆脂瘤
中耳胆脂瘤是各种原因引发的上皮脱屑、胆固醇结晶堆积、上皮包裹所形成的慢性炎性疾病,由于该病在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如不及时处理,胆脂瘤可延伸至乳突或中耳,有时可累积面神经导致面神经麻痹,累积鼓膜者导致鼓膜穿孔。还可以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总体来看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前者被认为起源于胚源性残留上皮发展而成,可见于颞骨、岩尖、鼓室或乳突。
后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获得性胆脂瘤: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鼓膜内陷袋的形成,上皮碎屑的堆积,中耳上皮黏膜化生形成胆脂瘤。
继发性获得性胆脂瘤: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使中耳腔内的小呼吸道堵塞会形成胆脂瘤。继发于中耳渗液者称为后天原发性胆脂瘤。
好发人群
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仍以40岁为高峰,胆脂瘤好发于慢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炎治疗不及时会造成反复耳流浓脓,鼓膜表面的上皮层向中耳腔内生长形成胆脂瘤。
出现耳鸣、耳聋、面肌无力、听力下降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此病的发生
1.胆脂瘤患者注意耳部清洁,减少触摸耳部,避免感染。
2.积极锻炼,提高免疫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禁忌频繁挖耳。
4.控制血糖稳定,降低发病几率。
5.忌烟忌酒。
6.禁止游泳,避免局部感染。
-
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zd/10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