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中耳炎对中耳炎Sayno

中耳炎是种常见的耳部疾病,日常生活中导致中耳炎的原因很多,大多数中耳炎患者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患上的,大家应该知道耳朵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吧,所以生活中一定要重视中耳炎!

避开中耳炎的七大误区

1

误区一:没有耳痛、耳道溢脓就不是中耳炎

目前临床上已将中耳炎分成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等几大类。

耳痛、耳道溢脓的症状是我们对传统中耳炎的认识。

但分泌性中耳炎则无耳道流脓症状,也很少出现耳痛,可仅有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主要是由咽鼓管阻塞,鼓室出现负压造成渗出而引起的,由于渗出液是非细菌性的,一般不出现耳痛和流脓,所以本病易被漏诊、误诊。

2

误区二:耳道“出水”流脓就是中耳炎

现在知道其他耳科疾病也会有“出水”流脓的症状,如外耳道炎有时就表现耳道“出水”,伴有细菌感染时会有流脓的症状,与中耳炎的主要区别就是前者鼓膜完整无穿孔的表现。

外耳道炎原因很多,如反复挖耳、糖尿病真菌感染、耳道狭窄进水等,尤以挖耳比较多见。外耳道毛囊炎形成疖肿破溃也可引起耳道流脓,耳道检查及追问既往病史多能鉴别。

3

误区三:耳道流脓时,不宜手术

以前由于受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大多数慢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采取药物保守治疗,若手术需在停止流脓3月到半年以上。

目前由于耳科技术的发展,耳部显微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耳炎的治疗,不仅能彻底清除中耳腔病灶,而且能修复鼓膜及重建听骨链,以提高听力,复发的几率也很低。

4

误区四:中耳炎手术容易造成面瘫,能不做尽量不做

由于耳科医生的操作水平有差异,间或有手术后出现面瘫的报道,因媒体片面/非公正的报道,造成了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

由于面神经就走行在中耳鼓室和乳突腔,手术中从面神经表面剥离病灶难免会刺激神经引起水肿,只要及时处理一般不会发生面瘫。耳科技术越领先的地方面瘫发生的几率也是越低的,一般这种机构的发生率在几百分之一到几千分之一,最后不能恢复的就更少了。

5

误区五:治疗中耳炎,只要吃抗生素就可以

急性中耳炎除用抗生素外,有耳痛的患者还要用滴耳剂,鼓膜未穿孔期可用苯酚甘油消炎止痛,穿孔化脓就要用双氧水和抗生素滴剂了,加用滴鼻收敛剂可加快病情的恢复。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主要是要治疗其病因,如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等,如有鼻息肉、鼻腔鼻咽肿瘤、腺样体肥大等,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6

误区六:非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率低、危害小

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危害不亚于化脓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由于症状不明显,常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与“显而易见”的化脓性中耳炎相比,患者的早期就诊率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危害更大。其中隐匿性胆脂瘤型中耳炎还会引起面瘫、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7

误区七:中耳炎总是复发,是治不好的

这是不了解中耳炎治疗近况的缘故。随着科技的进步,中耳炎是完全可以通过手术达到根治的,有经验的医师,中耳炎手术后的复发率可以控制在1%以下。

医院温馨提示:中耳炎多发且常见,防治结合是应对中耳炎的方法。因此一旦出现中耳炎的疑似症状,还是应该尽早到医院采用规范的治疗。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因个人体质不同,每位患者的发病程度及症状也不一样,还需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方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yh/935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