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有料西医常见病与多发病中耳炎

一、概述(常见病因)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细菌感染、免疫反应、气压损伤等有关。

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通过咽鼓管、鼓膜穿孔进入中耳,血行感染少见;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胆脂瘤:是一种位于中耳内的囊性结构,而非真性肿瘤

特殊类型的中耳炎:指结核、艾滋病、梅毒、真菌等感染及放射、气压等因素引起的中耳炎。

二、临床表现

1、分泌性中耳炎

以传导性聋和鼓室积液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

2、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以耳痛、鼓膜充血、鼓膜穿孔、耳流脓为主要特点。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内长期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和传导性听力下降

3、中耳胆脂瘤

不伴感染的胆脂瘤,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者可有长期持续耳流脓,脓量时多时少,常伴特殊恶臭。耳镜检查可见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边缘性穿孔,自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或豆渣样无定形物质,奇臭。中耳胆脂瘤易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三、诊断(鉴别诊断)

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术可确诊

化脓性中耳炎:根据病史。鼓膜穿孔及鼓室情况。结合颞骨CT影像学表现。可作出诊断。

中耳胆脂瘤:根据症状、耳镜检查、听力学检查及颞骨高分辨CT检查可作出诊断

四、治疗原则与预防

分泌性中耳炎

★治疗原则:控制感染,清除中耳积液,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同时治疗相关疾病。

★预防:预防感冒,卫生宣教,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

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治疗原则:镇痛、控制感染、通畅引流、祛除病因。

★预防: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积极开展传染病预防接种,宣传正确的哺乳姿势,鼓膜穿孔或置管者禁止游泳,防止污水进人耳内。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畅通引流,尽可能恢复听力。保守治疗无效者,应手术治疗。

中耳胆脂瘤

★治疗原则:一旦确诊,尽早手术治疗,在清除病灶的同时尽量保留听力相关结构

★预防:并发症,重建传音结构,获得干耳。

五、4种常见中耳炎的临床特点

分泌性中耳类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胆脂瘤

病因

多为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等

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好发于儿童。肺炎球菌等细菌感染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超过6-8周。中耳系统通风引流通道阻塞

非真性肿瘤,分先天性。后天原发性及后天继发性胆脂瘤3类

症状

听力减退、耳痛、耳鸣、耳闷

耳痛.听力减退及耳鸣,流脓、发热、畏寒等

静止期可无明显症状;活动期听力明显下降,耳持续流黏稠脓、臭味。严重头疼、眩晕

长期流脓,脓量多少不等,有时带血丝。有的早期无流脓史

体征(耳镜检查)

急性期鼓膜充血,鼓膜积液时鼓膜呈淡黄色、橘红色

早期鼓膜出血,鼓膜穿孔后“灯塔征”

血常规:白细胞升高

鼓膜穿孔,通过穿孔可见骨室内肉芽和息肉

鼓膜穿孔,有时可见鼓室内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恶臭

治疗

保持鼻腔及咽就管通畅,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咽鼓管吹张。需手术治疗者应转专科

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10天。骨膜穿孔前1%酚甘油滴耳,麻黄碱和激素的抗生素滴鼻液滴鼻;穿孔后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滴耳

静止期以局部用药为主,过氧化氢溶液洗耳。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滴耳。慎用氨基糖苷类滴耳液

活动期保持引流通畅。局部用药为主。严重者及需要于术治疗者请转诊

尽早转专科手术治疗

预防

身体锻炼,预防感冒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鼓膜穿孔者避免耳内进水

积极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预防继发感染

上万考生的最佳选择

高效必过班

网课/面授/直播/资料

七大教学服务、三大配套资料

专业顶级名师授课

手把手实战教学+知识难点攻克

↓↓↓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yh/930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