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最终拖成大病,好在ldquo此

面对疾病,爷爷奶奶辈的人总有一个习惯:感觉“问题不大”因此“敷衍了事”,身体不舒服了就自己悄悄去诊所开点药对付,也不告诉儿女自己的情况,往往把小病拖成了大病……

成医院3月底收治了一位袁姓奶奶,就如同上文提到的那样,把小病拖成了大病。

袁奶奶是成都温江人,今年刚好七十岁,已经过了十多年悠闲的退休生活。

她如同大部分老人一样,身体有一些随着岁月积攒下的小毛病:20多年前,袁奶奶就患上了外耳道炎,常年反复复发,每次耳朵不舒服袁奶奶都用滴耳液、消炎药缓解。

一年前,袁奶奶的耳部症状明显的加重,左耳开始出现疼痛,听力还下降了。不过袁奶奶还是没有告诉女儿,自己通过口服抗生素和擦药来缓解不适感。

直到前段时间袁奶奶去体检时,医生提醒左侧耳道有“血性分泌物”溢出,陪同的女儿才知道母亲身体不适已久。多番劝说下,袁奶奶和女儿来到了成医院就诊。

我院门诊主任袁孝林医生了解情况后,建议他们做基础的检查。

通过内镜可见:袁奶奶左耳深部潮湿,并见红色疑似肉芽样新生物膨隆。结合其他检查疑似:左侧外耳道胆脂瘤、左侧中耳胆脂瘤。

听到“瘤”这个字,袁奶奶和女儿都有点慌乱:瘤,要是恶性的话那不就是癌症?

看到袁奶奶和女儿肉眼可见的紧张,袁孝林医生耐心解释:

袁孝林主任解释

胆脂瘤是一种囊性结构,并非真正的肿瘤。“胆脂瘤”一词具有误导性,使用“角质瘤”一词可能更合适,因此不必“谈瘤色变”。

但同时,胆脂瘤的好发位置是中耳、外耳道、乳突,其周围都是重要结构,如大脑、小脑、大血管、面神经及听神经;特别是接近颅脑,只有一层薄骨板相隔,随着胆脂瘤体积的不断增大,可破坏与颅脑相隔的骨质,一旦骨壁穿破,脓液和细菌即可经此途径进入颅内。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危及生命。

听袁孝林主任一席话,袁奶奶和女儿放下了紧悬的心。在袁主任的建议下,两人办理了入院,决定通过手术的方式解决问题。

管床医生陈翠芳

术前与袁奶奶女儿交流注意事项

3月30日,袁奶奶体征良好,我院耳科专家为其行“左侧中耳新生物切除+左侧外耳道良性肿物切除术”,手术非常顺利。

术中病理诊断:左侧外耳道新生物

查见角化物伴慢性炎急性变

及胆固醇性肉芽形成

符合胆脂瘤

由于手术做的又快又好,袁奶奶的心情非常不错,创口恢复的也很好,没过几天医生就给袁奶奶拆下绷带,告诉袁奶奶女儿可以出院观察了。

袁奶奶离开前,陈翠芳医生俯身悄悄在袁奶奶耳边说:以后身体哪里不舒服一定要第一时间跟你女儿说!她才是最疼你最关心你最值得你依靠的人啊!

袁孝林主任:

胆脂瘤的防与治

胆脂瘤通常采用手术切除。中耳胆脂瘤的患者需要彻底清除鼓室、鼓窦及乳突腔内的胆脂瘤、肉芽、息肉以及有病变的骨质和黏膜等。

外耳道胆脂瘤可能系外耳道皮肤受到各种病变的长期刺激(如耵聍栓塞、炎症、异物、真菌感染等)而产生慢性充血,致使局部皮肤生发层中的基底细胞生长活跃,角化上皮细胞脱落异常增多,若其排出受阻,便堆积于外耳道,形成团块。久之其中心腐败、分解、变性,产生胆固醇结晶。

袁奶奶外耳道感染炎症多年,长期清洗、滴液、挖挠,却没有彻底的治愈过,这和最终形成胆脂瘤有极大的关系。

减少胆脂瘤的易感因素:感染和咽鼓管功能不良通常被认为是后天继发性胆脂瘤的易感因素。若患有这些疾病,应及时、积极地干预,以减少中耳胆脂瘤的发生风险。

点击阅读原文一分钟立马预约挂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yh/924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