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系列之浅谈医疗先行者德国
引言
德国(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是欧洲国家中邻国最多的国家。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相结合是德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德国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截至年年底,德国共有人口万,主要由德意志人构成,并有少数丹麦人和索布族人,同时还有.8万的外籍人口,占到总人口数的8.8%左右。
总体来说,德国人健康状况较好,男性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2.7岁,女性平均寿命达到79岁。在死因谱中,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成为德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分别占到50%和25%。
德国是世界第四大、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其工业产品一般销往国外,近1/3的就业人员在出口行业工作。与此同时,德国政府还致力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最早研制成功磁悬浮铁路技术的国家。
德国医疗在全球排名前三,仅次于瑞士、美国,医院众多,而且医疗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处于领先地位。德国的强项在于耳鼻喉科、骨科、基因检测、肿瘤等。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德国具体的医疗体系和生物医学研究状况,以剖析这些成功背后的逻辑。
1德国的医疗体系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建立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国家。年,德国(帝国时期)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建立了法定医疗保险制度(StatutoryHealthInsurance,SHI),标志着德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德国法定医保制度以其相对健全的医疗体系和较好的服务层次成为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典型代表。德国医保制度有以下特点:
医保体系覆盖面广
德国实行强制性医疗保险,人人都须参保,政府通过社会救助体系出资帮助低收入者参保。其SHI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强制性全民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强制性养老保险和强制性工伤保险等。
德国医疗保险覆盖面极广,基本实现全民医保。个法定强制性疾病基金会覆盖了万人口,而52个私立健康保险公司则覆盖了万人口,也就是说,约90%的德国国民参加了法定保险,约8%的国民参加了商业保险,而另外2%的人群(如军人和警官等)享受免费医疗服务。
法定保险和私人保险双元并立
德国的医疗保险所有制结构形态以“法定医疗保险为主,商业医疗保险为辅”,这是由于,在德国医疗服务被认为是一种公共产品,无论个人的支付能力与财富状况如何,都有权利享受医疗服务。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德国形成了“团结互助、社会共济”的法定医疗保险原则,同时也把“社会公平”作为SHI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
德国法律规定,凡月收入低于欧元的就业人员必须投保法定医疗保险,高于此限或是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可选择私人医疗保险。国民也可以在参加法定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参加私人保险所提供的补偿保险险种。基于“双元并立、结构互容”的特点,德国医保体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一定的灵活性。
就医便捷、医药分离
德国共有家医院,约57.2万张病床,达到每千人6.97张病床,且病床使用效率较高,平均使用率达到80%以上。在德国医院中,医院所,医院所,医院所。在医疗服务体制上,德国不实行医疗定点制度,医院看病,到任何药店取药,可以自由选择开业医师和专科医师,并可在开业医师的指导下在一定医院。不管其当时经济状况如何,都可以得到及时治疗,就诊时无须支付现金。
德国实行严格医药分开,避免医生滥用处方权与药商串通牟利;同时门诊和住院严格分开,保证了转诊渠道畅通,医院滞留病人获取利益的情况。
投一保多、共济互助
德国法律规定,所有参加法定或私人医疗保险者都有权拒绝保险机构的任何形式的风险评估,任何医保机构都不能在参保者的年龄、性别及家庭成员数量方面设限。所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者,其家庭和未成年子女可自动成为被保险人,不必额外缴纳保险费就可享受和实际参保者同样医保待遇。
在年之前,医保费用的缴纳由雇员和雇主各负担50%。之后,费用负担形式略有调整,雇主负担46%,而雇员负担54%,这种形式比较有利于雇主。同时,缴费基数设有封顶线和保底线,超过封顶线部分的工资不再征缴保费,而工资收入在保底线以下的则可免除缴费义务,同时,政府每年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封顶线和保底线的标准进行适当调整。这便形成了一种较为合理的财富再分配机制,收入多者多缴,少者少缴,无收入者不缴,但法定医疗保险投保人享受的医疗服务却是完全一样的。
2德国的生物医学研究医学是德国工业中的强势项目,制药业的营业额在德国工业营业额中排名第二,拜尔医药公司列欧洲医药公司的第4位。德国的强项在于耳鼻喉科、骨科、基因检测、肿瘤等。
德国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获奖情况
时间
获奖人
获奖原因
E.A.V.贝林
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
R.柯赫
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
P.埃利希
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
A.科塞尔
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
迈尔霍夫
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
O.H.瓦尔堡
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H.施佩曼
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
G.多马克
研究发现磺胺药
W.福斯曼
开发了心脏导管术
F.吕南
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
克勒
确立有免疫抑制机理的理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
E.内尔、B.萨克曼
发明了膜片钳技术
C.N.福尔哈德
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增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zurHausen)
在宫颈癌治病因上有突出成就
托马斯.聚德霍夫
细胞如何组织其转运系统——“囊泡转运”的奥秘
欧洲生物制药产业第一
德国拥有超过其余欧洲国家总和的生物制药专利数目,共项专利项在申请。同时,尽管就业数据差别很大,德国的行业岗位与就业水平也排名欧洲前列。德国贸易与投资部共记载了15.6万个制药与生物技术岗位,EFPIA则报道德国共有11万以上的相关就业岗位。
年获专利项,专门致力于这一行业的核心生物技术公司数量为家;在科研投入方面,德国以强大的实力排名欧洲第2,德国政府共资助和奖励了项研究与个创业公司;在风险投资方面,德国排名欧洲第3,年风投总额大约3亿美元(BioDeutschland数字);据欧洲制药工业协会联盟报道,年德国在该行业的雇员数量为名。
德国大约有半数公司位于该国两个最强大的中心区:北威州有多家公司,其中有87家核心生物制药公司,另外有15家在生物制药领域特别活跃的公司,主要是像全球制药巨头拜耳(Bayer)这样的公司;巴伐利亚州拥有家公司,其中包括至家生物技术公司。由于与英国在欧洲的激烈竞争,德国政府于年启动了其新高科技战略(NewHighTechStrategy),保障其生物制药行业与其他技术部分永远走在创新的前沿。
德国大学医学院
德国排名第一的柏林大学、洪堡大学、医院,在骨科和眼部肿瘤治疗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医院在肠道癌治疗方面也是世界领先,慕尼黑大学在科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如它的分子生物基因中心实验室以及与慕尼黑技术大学联合建立的加速器实验室。
德累斯顿医院,则以人工耳蜗植入等先进技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鼓膜穿孔或耳硬化症等中耳疾病享誉国际。
德国海德堡大学设有马普协会的医学研讨所德国癌症研讨中心等科研机构。其研讨成果在国际上都享有必定名誉。其医学总系下有各类专业和系。这里培养出了两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阿尔布莱希特?考索尔(AlbrechtKossel),在蛋白质和核酸研究中取得巨大成果,获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奥托?弗里茨?麦耶豪夫(AttoFritzMeyerhof),研究生物反应链取得成果,获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柏林自由大学拥有德国最重要的医学培训中心,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柏大接受治疗。
科隆大学的治疗教育系(HeilpaedagogischeFakultaet)是全世界最大的特种治疗系。
基尔大学在医学研究领域,医院对骨盆腔检查的器械和外科手术的发展,以及对世界范围内的最少感染外科手术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波鸿鲁尔大学德国研究协会的莱普尼茨奖授予了这个大学的医学系。神经学是它被公认的强项。
杜塞尔多夫大学在医科的基础上,在生物技术方面获得了重要的地位,经常有重要的生物技术成果轰动全国及至世界。大学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BMFZ)已经成为全德国这个领域中的核心。
德国排名前8医学院:
医学院名称
数据
海德堡大学\UniversityofHeidelberg
海德堡医学院\MedicalFacultyHeidelberg
曼海姆医学院\MedicalFacultyMannheim
年以来发表医药类文献篇
国际声誉:欧洲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德国癌症研究中心、普朗克医学研究所等世界知名医疗科研机构都坐落在这座大学城。
德医院(HeidelbergUniversityHospital)是德国及欧洲最大的和最负盛名的医疗中心之一,年建成,拥有42医院,其擅长领域包括:肠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放射疗法、多发性硬化症、心脏外科、心脏内科、骨科,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患者慕名而来。
年建立医院,至今已经发展为包括15医院,46个专科,8个医学研究所,名员工,其中1名医务人员,名医生的医院。年医院的门诊病人达到96万人次,住院病人6.1万人次。
弗莱堡大学\UniversityofFreiburg
弗莱堡大学医疗中心
年以来发表医药类文献篇
弗莱堡大学医疗中心在德国大学医学院中排名第二,是德国规模最大、医院之一,是世界最大医疗中心之一,有5位诺贝尔医学得主。占地超过百万平米,拥有47个科室,其收入来源主要包括社保资金、政府教育科研资金、政府专项投资和社会捐赠等。医院的肿瘤中心、心脏中心、神经中心、康复中心等均为其特色和亮点科室,在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都占据重要的临床及学术地位。
医院综合肿瘤中心(ComprehensiveCancerCenterofFreiburg-CCCF)是欧洲最顶级的肿瘤治疗中心之一,是弗莱堡大学医学中心直属的、独立的,由医院董事会直接领导的一个核心机构。在年成立,成员包括消化内科、普外和血管外科、妇产科、血液和肿瘤内科、儿童血液和肿瘤科、放疗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在内的8个临床科室,2个医技科室:影像诊断科和病理科,和一个分子医学和细胞实验研究所。起又先后有皮肤科、神经病学和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外科、核医学、眼科、口腔和颌面外科、整形和创伤外科、耳鼻喉科、手外科、呼吸科、精神科、心理治疗、临床试验、环境卫生研究所、注册中心等17个单位或科室加入。所有的成员单位各自独立,但凡是涉及肿瘤的内容全部由CCCF统筹管理。
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team-MDT),最早始于英国,它以病人为中心,个学科共同参与诊治过程,制定出最适合病情的多模式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此后,这一模式逐渐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医疗中心相对集中的国家得到推广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证实,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明显改善恶性肿瘤病人预后,增加患者的临床获益。
目前,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在世界范医院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恶性肿瘤MDT模式不只是对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而是对整个医疗过程全程指导,促进学科间的交流,增进学科间了解。多学科联合诊疗的优点:不同专科的医生能够在同一时间看到全部的临床诊断资料,缩短了诊断到治疗的时间;为每位患者及时制定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降低了病人的医疗成本;进一步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使得医生对肿瘤综合治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以提高诊治水平和疗效。综合治疗是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多学科协作团队(MDT)治疗模式是进行肿瘤综合治疗的组织保障,是实现肿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有效形式。
综合治疗并不是将各种治疗手段简单叠加,每个治疗方案均要因人而异,经过多学科充分讨论协商后决定。这就要求医生不仅要了解本学科治疗手段,还要了解其他相关学科的治疗手段。在欧美MDT发展完善的地区,MDT不仅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标准模式,更已成为一套宏观的医疗管理模式,在恶性肿瘤诊治流程运作中对社会效益、经济学价值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calUniversityofMunich
慕尼黑工业大学医学院
年以来发表医药类文献篇
慕尼黑工业大医院拥有年历史,医院设有30个诊所和部门,病床,19个研究所,18所多学科中心,超过名员工每年23万门诊病人,住院病人。
慕尼黑大学\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tMünchen
慕尼黑大学医学院
年以来发表医药类文献篇
医院是德医院之一,属于公共事业机构,集高端医学、创新、医疗科技研究为一体,拥有强大的研究潜力、教学能力、医疗护理能力,员工约名,病床张,下属45个诊所以及多个研究机构,是欧洲医疗水平医院,在医疗、护理、管理、工程技术、供应领域同时占据有重要位置,尤其是对于肿瘤方面的研究与治疗,先进的治疗理念、丰富的临床经验、顶尖的专家团队使得医院成为德国肿瘤防治领域贡献最大的机构之一。
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tzuBerlin
柏林夏特里医学院
年以来发表医药类文献篇
柏林自由大学和洪堡大学附属夏里特(Charité)医院成立于1年,已有多年的历史,是德国一所规模巨大(00人以上)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大学医学机构,共下属约85个医院和55个研究所。
德国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得主中就医院,包括埃米尔·冯·贝林、罗伯特·科赫和保罗·埃尔利希等。
医院分为四大医疗区域,分布在柏林的四个不同地区。医院共有医院和研究所、17个专科中心,其拥有的10名员工使其成为柏林当之无愧的最大雇主。
年医院被德国媒体Focus评为“医院”,医院排名位居第一。其中骨科和眼科肿瘤治疗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FreieUniversit?tBerlin
柏林夏特里医学院
年以来发表医药类文献篇
德国基尔大学\KielUniversity
德国基尔大学医学院
年以来发表医药类文献79篇
在医学研究领域,医院对骨盆腔检查的器械和外科手术的发展,以及对世界范围内的最少感染外科手术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基尔大学医学院的学生历年最后的书面理论考试成绩均名列前茅。基尔大学优先重视基础研究,但在自然科学、医学以及经济学和农业科学等许多领域都同时开展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并且将技术转让视作一项重要任务;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UniversityofWürzburg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医学院
年以来发表医药类文献篇
年建立的维尔茨堡大学医学院,至今已拥有49把座椅、16个研究所和21个临床科室,雇佣89名副教授。除了经典教育和牙科医学,医学院还提供专业的学士和硕士学位:上午医学、实验医学、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
德国医疗创新创业产业园的分布
德国的医疗创新产业,是以国家科研基金扶持加严格监管为出发点,孵化器和知识产业转化为基础,种子基金及风险投资为加速器的产业链。
1BioM德国生物科技创新产业集群
BioM德国生物科技孵化器及产业集群管理的创始人及领军机构BioM成立于年,是由巴伐利亚州卫生部创立的非营利性生物科技孵化器管理机构,位于生物科技中心城市慕尼黑。
自成立以来,BioM集群管理机构努力促进慕尼黑生物技术产业在德国本土及国际的发展,同时正在积极参与欧盟集群发展和生物技术领域等相关项目。
BioM的创新产业集群管理包括IZB初创企业孵化器、m4创业种子基金、BioM商务咨询等等,为初创公司提供从公司设立、融资、公司发展指导等多层面的孵化和支持。
IZB创新孵化器占地约23,平方米,位于慕尼黑西部,医院集群、生物临床研究中心、马普生物所、基因研究中心等等科研及临床机构,位于生物科技创新的中心区域,为处于不同企业发展阶段的60多家初创企业和多位工作人员提供实验室及办公场所。
目前m4创业种子基金的投资重点是个性化医学和靶向治疗。
IZB孵化器里的代表企业包括:
?肿瘤及免疫疾病药物开发
?高科技创新材料公司
?蛋白结晶服务公司,年5月被无锡药明康德收购
?外泌体诊断公司
?细胞芯片公司
2MedicalValley纽伦堡医疗器械公司集群
医谷创立于年,由西门子医疗作为核心成员,联合科研医疗机构,以开发协调医疗技术集群为目标,目前已经有超过家会员公司。
医谷专注的领域包括影像诊断、智能传感技术、医疗IT以及未来新型治疗系统。近年来的创新技术突破包括:
?全球首台PET/MR一体机
?组织器官工程
?移动远程眼科检查
?激光屈光外科设备
3BioTOP柏林分子生物创新基地
BioTOP位于首都柏林,是德国最受政府重视的创新孵化器之一,目标是在柏林作为IT领域创新产业的聚集地的同时,也成为医疗创新的新基地。
孵化器占地约,平方米,包括6个生物技术园区,自年创建以来,已经有家生物技术公司入驻。
与柏林MDC分子生物中心、马普所分子生物中心、德国基因组学中心等德国及欧洲知名的科研中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也有大型CMO及CRO等服务型公司进驻,从而形成了很好的生物创新发展生态圈。
柏林Buch重点园区的代表企业包括:
?心律失常创新药
?基因治疗研发平台
?脂质体分析平台
?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创新药,成功被IPSEN收购。
4BiotechParkFreiburg
BiotechParkFreiburg位于欧洲生物谷里的弗莱堡生物科技园区。弗莱堡生物科技园区紧密附属于德国的顶尖大学之一,弗莱堡大学。
园区占地00平方米,位于德国、法国和瑞士边境的三角地带,是三国生物谷网络的合作伙伴,入驻的公司有机会得到三国及欧盟水平的创新基金资助。
弗莱堡生物科技园区的代表企业包括:
?人类组织器官重建医学平台公司
?基因扫描检测公司
?口腔科重建医学平台公司
?光学分析公司
5BayerHealthcareCoLaborator柏林拜尔集团孵化器
拜尔医药集团作为德国药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也致力于创新孵化,拜尔的创新及商务拓展团队在全欧洲范围参与了很多初创企业的早期投资。
基于长期的创新投资和企业管理经验,拜尔在年在柏林建立了孵化器,为符合拜尔研发战略的初创公司提供非绑定性的种子基金支持以及开放式科研空间。
空间占地平方米,位于柏林市中心紧邻拜尔集团总部,是德国首家药业集团发起的孵化器机构。
拜尔孵化器代表企业包括:
?衰老医学创新企业
?代谢疾病创新企业
?医药化学服务公司
3结语在德国,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占GDP的12%左右,是继汽车、机械制造业之后的第三大产业。德国政府重视生物医药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全方位的科技计划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大力扶持创新性生物技术企业,把生物医药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
德国联邦政府在年底分别出台了《生物经济:国家研究战略》和《健康研究框架计划》,这为促进德国生物技术发展提供了持续政策保障。在未来的十几年内,德国联邦教研部、联邦发展部将围绕上述两项研究,新增约80亿欧元公共经费投入,用以共同推进德国生物技术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作者:尤丹丹
G20系列之浅谈以色列生命医疗创业现状及发展
G20系列之浅谈澳大利亚医疗体系及生物医学研究
G20系列之浅谈新加坡医疗体系及生物医学研究
周宏灏院士:基因组学为基础的个体化精准医学新模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yf/8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