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警惕这些年轻人的职业病,极易转
警惕职场高发癌症
传统观念中,癌症是个“老年病”。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变化,职场人却因工作节奏加快,熬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吸烟喝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得癌症成为亚健康人群的影子,随时都可能侵袭着职场人。溃疡、感冒、消化不良、头痛等等,这些职场人眼中的小毛病,仗着自己年轻,还有大把可以挥霍的时间和精力,不就医不检查,把自己当成可治百病的“专科医生”,自行检查自行用药,反而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近日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上的一项关于年全球20~39岁年轻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研究,首次为我们揭露了这一年龄段人群的癌症负担状况。
此次研究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提取了年个国家,20~39岁人群的27种主要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其研究结果是:年全球20~39岁年轻人中有近万例新癌症病例和近36万例死亡事件,不同于中老年人和儿童青少年,在不同年龄、性别、发展水平和地理区域间都有显著差异。虽然这个年龄组的肿瘤疾病负担低于老年人,但由于过早发病和死亡带来的重要影响,社会和经济影响仍然很大。
倾向于年轻化的癌症,诸如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以及肺癌、乳腺癌、肝癌等,这些癌症的发病风险,除了和职业有关,还和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等有密切联系。不论是什么职业,如果生活方式长期不健康,都可能增大癌症风险。
胃癌的初期是个很容易进行自我判断的疾病。可是,有些人胃不舒服,本身就是由胃癌引起。当胃疼得厉害,可通过胃镜检查。如果仅是炎症,吃点消炎药就放心了;如果是胃溃疡,则需要按规范疗程治疗;如果真是胃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不至于延误病情。
食道癌的早期是不一定能够感受到症状的。但是随着肿瘤的增长,会出现如咽干、胸闷、阻塞,进食时加重、进食时异物感,咽干硬食物时加重,这些症状提示你要加倍小心了。
结直肠癌和久坐有很大的关系。久坐会影响消化功能,引起代谢系统紊乱。诸多女性也因工作原因或者追剧等也加入久坐阵营,这也会增加患癌风险。
警惕职场高发癌症:胃癌★具有地域偏好的癌症:吃不仅是一种文化,还具有一定的地域偏好。对于大量食用粗纤维、熏制食物等人群来讲,和胃癌有一定的联系。地域主要在我国几个水系的下游和上游,如江淮领域的下游,黄河流域的下游,三江沿地区,导致胃癌在中国出现了地域分布。由于胃癌发病率很高,在其他地区也很常见,所以地域性已不是这么明显了。
★高危人群:
1、有胃癌家族史;
2、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3、经常过量喝酒;
4、长期吃高盐食物;
建议超过40岁要做防癌检查,如果您出现眼睑、指甲甲床和嘴唇都发白的情况,甚至伴有黑便,或者长期左上腹疼痛应及时就诊。
★检查手段:可以通过做化验大便、幽门螺旋杆菌和胃镜检查完成。
★检查时间:原则上三到五年一次,根据身体状态可调整检查周期。
职场健康问答:●对于胃癌来说,可能是癌从口入,那么从饮食的角度来讲,为什么高盐会伤害我们的胃呢?
中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一般来讲,重口味有一个特点就是咸。对于胃癌来讲,高盐饮食是目前外界因素中权重最大的一个危险因素。盐,氯化钠,纯洁的氯化钠对胃本身是没有伤害的,而且它也不会导致癌变,但是要拆开来分析。氯化钠如果浓度很高的情况下,可能会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使胃黏膜直接暴露于胃液当中,这样会造成胃黏膜表面的溃疡。当然,还有辛辣刺激等原因,建议低盐饮食。
●说到低盐饮食,那我一天大概吃多少盐合适呢?
张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食用6克盐。
●职场人士经常忙加班,压力非常大,吃饭赶不上点,经常会有胃病,是不是很危险?
张凯:胃实际上是对精神压力比较敏感的一个器官,而且大多数癌症都和跟精神因素有关系。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和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再加之精神压力大,是促进年轻化的重要原因。目前,虽然胃癌总体来讲是一个中老年病,但有年轻化趋势。
警惕职场高发癌症:食管癌★最怕热的癌症:人体口腔、食管和胃黏膜的耐热高温为50度到60度,禁不起烫食的折磨。实验证明,超过70℃的东西,就会烫伤食管黏膜。如果长年累月这样刺激,反复烫伤,就会引起食管粘膜的慢性创伤和炎症,导致病变,最终可能会诱发食管癌。因此在日常饮食中,要避免过烫的食物比如粥、汤或者茶水,以免烫伤形成炎症或者溃疡。
★高危人群:经常爱吃烫食或者腌制食物,以及来自于高发区的50岁以上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当食管出现哽咽感或异物感,以及胸脯后有烧灼感或后背疼痛,建议尽早做检查。
★检查手段:胃镜
★检查时间:原则上三到五年一次,根据身体状态可调整检查周期。
职场健康问答:●当吃烫食或水时,好像只感觉嘴里特别烫,也会伤到食管吗?
张凯:人体的内脏器官是很皮实的。痛觉是人类保护性的感觉,感到疼你才会躲避,但是痛觉不是在任何地方都存在的,绝大多数的内脏器官是不存在痛觉的。从食道再往下是没有痛觉神经的,包括肠子、胃都没有。
●癌前阻断是什么?
张凯:并不是所有的癌都能发现癌前病变的,而通过胃镜检查,可能会发现食管癌的癌前病变,这样能做到癌前阻断,比早诊还要早一步。不仅是降低死亡率,还降低了发病率。
警惕职场高发癌症:结直肠癌★职场发病率上升最快的癌症: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还会不断升高。结直肠癌是有家族史的,约20%的结直肠癌跟遗传有关系。
★高危人群:40岁以上的人群,如果有癌症家族史或肠息肉史的,喜欢喝酒吃红肉、缺乏运动的人,大便常规检查出现潜血阳性,有痔疮但连续三次大便常规检查出现潜血阳性的,都属于容易得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应及早做防癌检查,出现可医院检查。
★检查手段:大便常规和结肠镜检查相结合。
★检查时间:原则上五到十年做一次,如属于高危人群,要遵医嘱。
职场健康问答:●为什么说是结肠癌是职场发病率最高的呢?
张凯:主要有几个因素:红肉的过多摄入;高热量密度食物过多食用,如精米、精面;第三,对于结直肠癌来讲,缺乏体育锻炼也是一个因素。
●我外婆有结直肠癌,已经很多年前了。另外我母亲也有,而且每年都会做肠镜但是年年都有息肉,什么原因呢?
张凯:家族史在结直肠癌里面很重要。大部分遗传的是家族性的息肉,就是这个家族特别爱长息肉,被称为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中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
“为健康,提醒身边的朋友~
家里辐射最强的地方是这里!想避开,就做这件事你觉得家里什么地方辐射最强?
微波炉电磁炉周围、手机四周、地暖电热毯上方,还是Wi-Fi无线路由器附近?
事实上,在这些地方能检测到的都是非电离辐射,而且威力非常弱。简单说就是,基本不用担心它们对人体造成损害。
好多人都想不到,家里辐射最强的地方,其实是吸烟者的肺!
肺里怎么会有辐射?
肺里辐射的源头是一种叫钋(po)的物质。
烟草烟雾中含有钋,它是一种放射性元素,随着烟雾进入肺部后,会停留并聚集在气管支气管的分叉处,成为一个个小型「放射源」。
每支卷烟中钋的含量不算高,但每吸一口烟,肺部的钋都会增加一点。
这样,吸烟者的肺部的放射量就逐渐累积,肺癌的风险也就大大上升了。
肺里的辐射有多强?
不比不知道,一比才会吓一跳。
日常生活里,我们无法避免地会受到一些辐射。日常天然会接受到的辐射量大约为0.1~0.2微西弗/小时(辐射剂量的单位)。这个量可以看做是一个参考的「基数」。
美国曾在日本广岛扔下一颗原子弹,70年后的今天,爆炸处的辐射强度为每小时0.3微西弗。
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泄漏,30多年后,当地仍有5微西弗/小时的辐射量。
再对比一下日常可能接触到的辐射量。
拍一次胸部X片,会受到微西弗辐射。
做一次胸部CT大概是微西弗。
想知道烟民们的肺部辐射量吗?
每一位烟民的肺部平均每年会受到大约微西弗的辐射!相当于在一年里拍了将近次胸部X片!
而遭受000微西弗以上的辐射量,人体患癌的概率会明显增加。
烟里的致癌物还有太多!
香烟里含有近百种有毒物质,其中78种是明确致癌物。
除了钋,还有更为人熟知的亚硝胺、苯并芘、焦油等。
看看吸烟导致的癌症排行榜:
这里还要强调的是,吸烟的主要致死原因中,癌症还只占1/3,其余2/3主要是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除此之外,烟草会对几乎所有器官造成损害。类风湿性关节炎、周围血管的炎症、眼部黄斑变性、中耳炎、骨质疏松、哮喘、自发性流产……
人们往往谈辐射色变。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会忌惮本不存在的有害辐射:不愿开Wi-Fi,躲着微波炉电磁炉,害怕地暖,不想用手机,阻止电话基站建在住宅小区里……却觉得「有事没事来支烟,生活乐无边」。
这种想法和做法,实在是不可取。想避免这些害处,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戒烟!
只要戒烟
好处立马显现
只要放下手指间的烟卷,身体可喜的变化,甚至在短短十几分钟内就能显现。
戒烟20分钟
因吸烟而升高波动的血压就会平稳下降,加快的心率也会逐渐平缓。
戒烟12小时
体内一氧化碳含量明显降低。
戒烟2~3星期
心脏泵血功能和肺功能开始提升,这时候爬楼、锻炼,都会觉得比吸烟时轻松很多。
戒烟1~9个月
咳嗽和气短的情况有明显的改善,呼吸开始变得顺畅。干咳、咳痰无力的状况减少,肺部感染风险显著降低。
戒烟1年
因吸烟所增加的冠心病风险降低50%。
戒烟5年
因吸烟所增加的口腔癌、喉癌、食管癌以及膀胱癌等风险降低50%,中风和宫颈癌的风险降低至平均水平。
戒烟10年
因肺癌而死亡的风险降低至平均水平,喉癌、胰腺癌风险下降明显。
戒烟15年
冠心病死亡风险降到跟没有吸烟的人接近。
戒烟真的是一件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不想自己和家人受到无谓的伤害,赶紧戒烟!
戒烟难,只是给自己的借口。
戒掉烟或正在坚持戒烟中的朋友,不妨在评论区说说自己的经历。
也可以把文章分享给亲朋好友中的烟民,鼓励他们尽快戒烟。
美国心脏协会明确指出:戒烟时间越长,身体的获益越大。而最佳的戒烟时间,就是现在!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yf/1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