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掏耳朵会致癌你知道吗
看到“掏耳朵”这三个字,许多人可能就感觉耳朵有点痒痒了。但看到“成都某男子因为长期掏耳朵得了外耳道乳状肿瘤”的新闻报道,吓得宝宝立马扔掉了手中的棉花棒!每个人都会生耳屎,终其一生。那么问题来了!
耳屎究竟是什么?
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是由耳道皮肤腺体自行分泌出来的物质,混合了灰尘、皮屑形成的。耳屎分两类,一类干性耵聍,一类湿性耵聍,后者俗称“油耳”。“油耳”和遗传有关,不是一种病。你一定不知道——耳屎其实有3大使命:
1.润滑保湿作用。如果没有耳屎,耳道过于干燥,会引起耳痒、皮肤烧灼感。
2.避免砂砾、水滴直接刺激或破坏耳膜。耳屎的黏性可以粘住不慎进入耳道的砂砾,挡住水滴。
3.有一定的抗细菌、真菌的作用。这也是那些“油耳”的朋友虽然耳屎不断,但是并没有耳部感染流脓的原因。
耳朵真的需要经常掏吗?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的外耳道不需要掏。首先,耳道有自排自洁功能,那些小块耳屎、碎屑等等可随着开口说话、咀嚼以及头部的活动而自行掉到耳外,不会引起外耳道堵塞。其次,人体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敏感,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有的人掏耳朵用力过猛甚至可能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发展成中耳炎,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耳聋。此外,掏耳朵过频,会刺激耳道皮肤,容易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可以手术切除,但切除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甚至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但如果你已经形成了习惯,不掏就痒得难受,最好半个月左右掏一次,并且要注意方法。
怎样掏耳朵最安全?
将棉签头拽蓬松,适当的蘸上一些酒精,然后用其轻轻地在外耳道转动即可。如果是大颗粒的话,应用温水或是专用药水滴进耳朵,过几分钟后再轻轻地掏出。如果是“油耳”的话可将棉签浸透温水后稍稍挤干,放入外耳道内朝一个方向轻轻旋转,将“耳屎”泡湿、浸软后随之带出,也可以用此方法先将“耳屎”泡软使之松动,再用专用的掏耳勺轻轻取出。如果耳屎已经多得堵住了耳道,引发耳闷胀、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医院请耳科医生帮忙清理。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yf/1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