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设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70号),根据《“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国卫医发〔〕3号)要求,进一步完善癌症医疗服务体系顶层设计,优化癌症医疗资源区域布局,推动提升区域癌症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助力实现区域分开,我委组织制定了《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要求贯彻执行。

全文附下:

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

一、基本要求

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应当为医院或具备相应肿瘤专科能医院,所处地理位置应当交通便利,方便区域内癌症患者就医,开展的诊疗科目齐全,有与之配套的完善的医技科室,有满足医疗、教学和科研所需的医疗仪器设备、高水平人才梯队和信息化水平,医院管理制度。医院具备较强的医疗服务辐射力和影响力,能够承担区域内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医学人才培养及医学科学研究等工作,其医疗技术水平、临床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和安全、教学和科研能力达到国内或区域内领先水平。医院切实落实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主体责任。具体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应当为医院或具备相应肿瘤专科能医院;

(二)近三年年均收治癌症患者≥5万人次,其中疑难危重病例数≥60%,肿瘤三级、四级手术病例占比≥85%;

(三)肿瘤放射治疗年总人次≥5千人次,直线加速器≥5台,并有后装近距离治疗设备;

(四)年均病理会诊量≥1.5万次;

(五)重症监护室(ICU)医院床位总数≥1%;

(六)须获得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二、医疗服务能力

主要临床专科(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妇科、放射治疗科、影像诊断科、病理科、麻醉科等)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区域内领先水平;

相应肿瘤专科护理能力达到区域内领先水平;

具备组织开展临床研究的能力,配合国家癌症中心和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临床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

(一)临床/医技科室设置。

能提供内科、外科、麻醉科、妇科、放射治疗科、影像诊断科(包括X线、CT、MRI等)、超声科、检验科、病理科、内镜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核医学科、PET-CT中心、药剂科、营养科、中医科、疼痛科等诊疗服务。

(二)疑难病种诊疗能力。

近三年收治肿瘤病例中恶性肿瘤占比≥90%,提供针对疑难危重症(清单详见附表1)的治疗服务,覆盖清单所列疑难危重症病种≥80%。

针对疑难重症患者提供多学科会诊服务;

重视患者生存质量,开展疼痛门诊、疼痛多学科协作、营养治疗和舒缓医疗等服务。

(三)核心技术。

具备利用核心技术(清单详见附表2)开展诊疗的能力,近三年开展技术覆盖清单所列技术70%以上;

完成微创手术病例数≥例;

手术病例中核心技术病例数占比≥20%。

(四)日间病房开展情况。

开设日间病房,开展日间化疗和日间手术工作。

日间化疗人次≥人次/年,日间手术人次占总手术人次比例≥2%。

(五)癌症诊疗服务质量控制。

1.临床路径管理情况。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覆盖全院80%以上的临床科室及60%以上的肿瘤相关病种,出院病人中按照临床路径管理的比例≥60%,临床路径完成率≥90%。

2.多学科诊疗(MDT)开展情况。积极开展MDT诊疗工作,加快MDT诊疗模式推广;建立单病种MDT诊疗标准化操作流程和制度,组建相关专家委员会和管理部门,覆盖全院80%以上的临床科室及60%以上的肿瘤相关病种;不断提升MDT规范化诊疗水平和管理质量;开展多学科门诊诊疗工作。

3.肿瘤诊疗质控工作开展情况。在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指导下积极开展区域内肿瘤诊疗质控工作,构建和完善区域质控信息平台,开展信息化质控工作,负责区域内肿瘤诊疗相关信息收集分析和评价。根据国家发布的肿瘤单病种诊疗规范等文件开展相关规范化和质控培训。定期开展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价,完成全国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数据上报,数据上报合格率≥90%。

4.医疗安全情况。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0.1%;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1%。

5.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情况。医院感染控制管理部门,建立感染预防与控制责任制,具有针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风险识别和及时处置隐患的能力。医院感染发病率≤2.0%,一类手术切口感染率≤0.5%。

6.随诊工作开展情况。具备开展随诊工作能力,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病情为重点,以科学的方法和规范化的管理,定期与患者联系,了解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和生活状态并提出康复指导,随诊率≥70%。

三、教学能力

承担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包括面向全国医务人员接收进修培训)等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其中,医院医院的所属大学或者医学院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临床医学学科评估为B以上,教学能力、水平及硬件设施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在区域内处于领先地位。承担护士在职教育、接收区域内护士进修及肿瘤专科护士培训等教学工作。

(一)教学条件。

收治的病种与病例数量应当符合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肿瘤相关专业基地标准,具备相应的教学硬件资源。医院应当具备肿瘤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麻醉学5个二级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

(二)教学培养能力。具备医学生培养能力,肿瘤学研究生导师人数≥5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人;每年培养肿瘤学方向研究生≥50人;具备主要专业教研室,有带教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教学团队积极参加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建设(人民卫生出版社或高等教育出版社),近三年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出版高等教育规划教材≥1本。

(三)毕业后医学教育。承担国家或省级肿瘤相关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任务,按照相关规定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接收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数≥60人(含专硕研究生),且住院医师人数≥年接收规范化培训人数的2/3,非本院住院医师纳入规范化培训人数≥30人;本院住院医师纳入规范化培训率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率≥90%。根据国家要求,探索开展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放射肿瘤科等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或者专业型博士规范化培养工作。

(四)继续医学教育。近三年,举办肿瘤相关的国家级或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数量≥30个;区县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数量≥30个;院内自管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数量≥个。医院临床医护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率≥95%。年接收肿瘤相关专业半年以上进修人员≥人次,其中所在区域基层医疗骨干(中级职称及以上)≥人次。医院应当为省级及以上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近三年接收专科护士培训≥50人次。

四、科学研究能力

拥有高水准的专家、高起点的科研队伍,解决区域肿瘤防控科技问题、承担国家级课题等科研实力在区域内处于领先地位。在临床研究、技术转化和科研管理中具有技术引领和示范作用。

(一)科技人才及平台设置(须为肿瘤相关专业)。

1.学科带头人要求(不少于3项):

a.两院院士≥1人(单项即可);

b.国家一级学协会的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3人;

c.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

d.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人选≥1人;

e.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1人;

f.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

2.学科梯队优秀人才(不少于2项):

a.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青年学者)≥1人;

b.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人选≥1人;

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1人;

d.国家卫生健康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

3.科研平台设置(至少1项):

a.省部级以上(含)重点实验室;

b.省部级以上(含)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c.省部级以上(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科研项目。近三年,年均主持省部级及以上肿瘤相关科研项目≥40个,其中临床型科研项目不少于50%,国家级项目≥20个,主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个,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个。医院年均肿瘤相关项目科研经医院年均收入的2%。

(三)科研成果。近三年,年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其中至少2项具有转化临床应用前景或者已经转化;作为第一单位年均发表肿瘤相关临床研究SCI论文≥篇,其中影响因子≥5分文章≥30篇;近三年,有自主创新的肿瘤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适宜技术并在临床得到应用与推广,且收录到国家级或省级诊疗指南≥10项;以第一单位获得肿瘤相关省部级以上或者中华医学奖三等奖以上奖励≥5项。

(四)资源平台。具备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的肿瘤生物样本信息资源平台,并与国家中心所建立资源平台共享。至少覆盖我国发病率前十位癌症中的五种,并聚焦区域高发特色癌症;资源(组织样本、血液样本、核酸和蛋白质样本、细胞样本、组织切片和组织芯片等)年均新增存储数不低于1万份,具备相关临床诊疗信息,资源利用和共享率≥50%。

五、癌症临床试验能力

(一)临床试验基础条件。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质;设置临床试验管理部门为一级独立处室,设有癌症临床试验专用病房,配备专职研究医生≥4人,专职研究药师≥4人,专职研究护士≥8人。

(二)临床试验人才条件。近三年,作为临床试验主要研究者承担临床研究人数≥25人;作为主要研究者开展I类新药I期临床试验的人数≥5人;作为主要研究者牵头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人数≥5人。(以上研究以CDE网站公示内容为准)

(三)临床试验项目条件。近三年,年开展各类癌症相关临床试验≥个,其中注册性质临床试验(药监部门许可的以产品上市或扩展适应征为目标的药物、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特殊食品等试验)≥75个,癌症新药I期临床试验≥10个;年牵头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20个。

六、承担公共卫生任务情况

(一)肿瘤登记。负责或联合区域内疾控部门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工作,负医院为基础的肿瘤登记工作,拥有长期连续的肿瘤发病死亡监测数据积累,数据连续入选国家肿瘤登记年报或IARC五大洲发病率。

(二)癌症早诊早治。配合国家癌症中心开展重点癌症的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承担项目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区域重点癌症的早诊率≥60%,承接下级医疗机构实施早诊早治转诊病人的就诊工作;在所在区域开展癌症防治网络建设,在国家癌症中心指导下逐步建立区域内省、市、县各级癌症防治网络,加强能力建设和平台建设。

(三)健康教育。开展区域性癌症健康教育、健康咨询指导等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面向患者及家属的疾病预防、医疗保健等科普教育。

七、落实医改相关任务情况

(一)开展医疗合作项目或成立医疗联合体。在区域内发挥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区域内医疗合作或牵头成立医疗联合体,区域内医疗合作单位或医疗联合体单位≥10家,覆盖省份≥3个。协助区域内医疗合作单位或医疗联合体单位建设肿瘤学科、推广适宜新技术、接收进修人员、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建立疑难重症会诊及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等。

(二)远程医疗服务。通过远程医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能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手术示教、远程教育及培训等,覆盖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30家(须签署远程医疗合作协议),近三年年均提供服务量≥例。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保障远程医疗服务有序开展。远程会诊服务由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医师提供,疑难患者远程会诊可在24小时内响应。

(三)信息化建设。医院电子病历建设达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电子病历应用等级测评”四级要求,信息平台建设达到“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级甲等要求,医院核心业务系统达到“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三级要求,能为国家癌症中心的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业务提供信息支撑。

(四)承担政府公益任务和社会公益项目情况。根据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下达的任务,提供对口支援及保障。承担援疆、援藏、援蒙、援宁等任务,每年援助省外医疗机构≥5家,半年以上常驻人员≥3人次。组织开展大型义诊、支援贫困地区等活动每年≥3次,具有覆盖区域的社会公益号召力和影响力。

八、医院绩效

(一)经济管理。

1.规范设立总会计师制度。

2.医院收入结构。近三年年均医疗收入占总收入≥85%;近三年年均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20%。

3.医院支出结构。近三年年均人员支出占医疗业务支出≥20%。

(二)临床医疗服务绩效。

1.平均住院日≤7天,床位使用率≥95%。

2.收治患者DRGs组数≥、CMI值≥0.9、时间消耗指数≤1.1、费用消耗指数≤1.2、低风险组死亡率≤0.05%。

附表1

疑难危重症病种清单

序号

疾病名称

疾病诊断名称

疾病诊断编码范围

(国家临床版2.0)

1

食管结核

食管结核

A18.x+K23.0*

2

脓毒症

脓毒血症

A41.

3

舌根癌

舌根恶性肿瘤

C01

4

舌癌

舌恶性肿瘤

C02

5

齿龈癌

牙龈恶性肿瘤

C03

6

口底癌

口底恶性肿瘤

C04

7

软/硬腭恶性肿瘤

腭恶性肿瘤

C05

8

口腔其他和未特指癌

口恶性肿瘤

C06

9

腮腺癌

腮腺恶性肿瘤

C07

10

大涎腺其他和未特指癌

大涎腺恶性肿瘤

C08

11

扁桃体癌

扁桃体恶性肿瘤

C09

12

口咽癌

口咽恶性肿瘤

C10

13

鼻咽癌

鼻咽恶性肿瘤

C11

14

下咽癌

下咽恶性肿瘤

C13

15

下咽、颈段食管癌放疗后复发

下咽恶性肿瘤/颈部食管恶性肿瘤

C13/C15.0

16

唇、口腔和咽其他癌

唇、口腔和咽其他恶性肿瘤

C14

17

食管癌

食管恶性肿瘤

C15

18

食管癌

颈部食管恶性肿瘤/食管上三分之一的恶性肿瘤

C15.0/C15.3

19

食管癌

胸部食管恶性肿瘤/食管中三分之一的恶性肿瘤

C15.1/C15.4

20

食管癌

腹部食管恶性肿瘤/食管下三分之一的恶性肿瘤

C15.2/C15.5

21

贲门恶性肿瘤

贲门恶性肿瘤

C16.0

22

胃食管交界癌

食管胃连接处恶性肿瘤

C16.0

23

胃癌

胃恶性肿瘤

C16

24

十二指肠癌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C17.0

25

小肠胃肠道间质瘤

小肠恶性肿瘤/小肠交界恶性肿瘤

C17+M/3/D37.2+M/1

26

结肠癌

结肠恶性肿瘤

C18

27

回盲部早期结肠癌

回盲部恶性肿瘤

C18.0

28

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

结直肠恶性肿瘤

C18-C20

29

BRAF突变结直肠癌

结直肠恶性肿瘤

C18-C20

30

HER2阳性结直肠癌

结直肠恶性肿瘤

C18-C20

31

直肠乙状结肠交接癌

直肠乙状结肠连接部恶性肿瘤

C19

32

直肠癌

直肠恶性肿瘤

C20

33

肛管癌

肛管恶性肿瘤

C21.1

34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肝细胞癌

C22.0

35

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

肝内胆管癌

C22.1

36

胆囊癌

胆囊恶性肿瘤

C23

37

肝门胆管癌

肝门胆管恶性肿瘤

C24.x

38

远端胆管癌

胆道恶性肿瘤

C24

39

胆管癌

胆道恶性肿瘤

C24

40

胰腺壶腹部腺癌

法特壶腹恶性肿瘤

C24.1

41

胰腺癌

胰恶性肿瘤

C25

42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和高增殖活性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胰恶性肿瘤

C25+M/3

43

胰尾癌

胰尾恶性肿瘤

C25.2

44

鼻腔和中耳的恶性肿瘤

鼻腔和中耳的恶性肿瘤

C30

45

鼻窦恶性肿瘤

鼻窦恶性肿瘤

C31

46

副鼻窦癌

鼻窦恶性肿瘤

C31

47

喉癌

喉恶性肿瘤

C32

48

气管癌

气管恶性肿瘤

C33

49

肺癌

肺恶性肿瘤

C34

50

主支气管恶性肿瘤,

主支气管恶性肿瘤,

C34.0

51

肺上叶恶性肿瘤

肺上叶恶性肿瘤

C34.1

52

肺中叶恶性肿瘤

肺中叶恶性肿瘤

C34.2

53

肺下叶恶性肿瘤

肺下叶恶性肿瘤

C34.3

54

右肺中上叶恶性肿瘤

右肺中上叶恶性肿瘤

C34.x/C34.

55

右肺中下叶恶性肿瘤

右肺中下叶恶性肿瘤

C34.x/C34.

56

左肺上下叶恶性肿瘤

左肺上下叶恶性肿瘤

C34.x/C34.

57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肺恶性肿瘤+小细胞癌

C34+(M/3-M/3)

58

胸腺恶性肿瘤

胸腺恶性肿瘤

C37

59

纵隔恶性肿瘤

纵隔恶性肿瘤

C38.1-3

60

纵隔肿瘤

纵隔肿瘤

D38.3

61

胸膜肿瘤

胸膜肿瘤

D38.2

62

上肢长骨恶性肿瘤

上肢长骨恶性肿瘤

C40.0

63

下肢长骨恶性肿瘤

下肢长骨恶性肿瘤

C40.2

64

膝关节恶性肿瘤

膝关节恶性肿瘤

C40.x

65

下肢软组织恶性肿瘤

下肢软组织恶性肿瘤

C49.2

66

上肢软组织恶性肿瘤

上肢软组织恶性肿瘤

C49.1

67

颅面部神经纤维瘤

颅面神经良性肿瘤

D33.3+M/0

68

脊柱恶性肿瘤

脊柱恶性肿瘤

C41.2

69

骨盆恶性肿瘤

骨盆恶性肿瘤

C41.4

70

上肢恶性黑色素瘤

上肢(包括肩)恶性黑色素瘤

C43.6

71

下肢端恶性黑色素瘤

下肢(包括髋)恶性黑色素瘤

C43.7

72

恶性胸膜间皮瘤

胸膜间皮瘤

C45.0

73

腹膜后恶性肿瘤

腹膜后腔恶性肿瘤

C48.0

74

腹膜后肿瘤

腹膜后肿瘤

D48.3

75

软组织肉瘤

结缔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

C49

76

躯干结缔组织恶性肿瘤

躯干结缔组织和软组织的恶性肿瘤

C49.6

77

局部晚期乳腺癌

乳房恶性肿瘤

C50

78

初诊四期乳腺癌

乳房恶性肿瘤

C50

79

不可触及乳腺癌

乳房恶性肿瘤

C50

80

多中心乳腺癌

乳房恶性肿瘤

C50

81

隐匿性乳腺癌

乳房恶性肿瘤

C50

82

乳腺癌

乳房恶性肿瘤

C50

83

曲妥珠单抗耐药的HER2阳性乳腺癌

乳房恶性肿瘤

C50

84

内分泌治疗耐药的复发转移性管腔型乳腺癌

乳房恶性肿瘤

C50

85

三阴性乳腺癌

乳房恶性肿瘤

C50

86

多程治疗后的HER2阳性乳腺癌

乳房恶性肿瘤

C50

87

妊娠期乳腺癌

乳房恶性肿瘤

C50

88

乳腺髓样癌

乳房恶性肿瘤

C50+M85/3

89

外阴恶性肿瘤

外阴恶性肿瘤

C51

90

外阴恶性黑色素瘤

外阴恶性肿瘤+恶性黑色素瘤

C51+M87/3

91

阴道恶性肿瘤

阴道恶性肿瘤

C52

92

阴道恶性黑色素瘤

阴道恶性肿瘤+恶性黑色素瘤

C52+M87/3

93

宫颈恶性肿瘤

子宫颈恶性肿瘤

C53

94

宫颈恶性黑色素瘤

宫颈恶性肿瘤+恶性黑色素瘤

C53+M87/3

95

子宫内膜恶性肿瘤

子宫内膜恶性肿瘤

C54.1

96

子宫恶性肿瘤

子宫体恶性肿瘤/子宫恶性肿瘤

C54/C55

97

卵巢恶性肿瘤

卵巢恶性肿瘤

C56

98

卵黄囊瘤

卵巢恶性肿瘤+内胚窦瘤

C56+M/3

99

输卵管恶性肿瘤

输卵管恶性肿瘤

C57.0

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阴茎恶性肿瘤

C60

前列腺癌,新辅助治疗后

前列腺恶性肿瘤

C61

前列腺癌,放疗后

前列腺恶性肿瘤

C61

前列腺癌,TURP术后

前列腺恶性肿瘤

C61

前列腺癌

前列腺恶性肿瘤

C61

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

前列腺恶性肿瘤

C61

睾丸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睾丸恶性肿瘤

C62

睾丸非精原细胞瘤

睾丸恶性肿瘤

C62

肾巨大肿瘤

肾肿瘤

D41.

肾完全内生性肿瘤

肾肿瘤

D41.

特殊位置肾肿瘤

肾肿瘤

D41.

肾癌伴肾静脉瘤栓

肾恶性肿瘤

C64

肾癌伴腔静脉瘤栓

肾恶性肿瘤

C64

肾癌腹腔转移

肾恶性肿瘤

C64

肾盂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肾盂恶性肿瘤

C65

肾盂癌

肾盂恶性肿瘤

C65

输尿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输尿管恶性肿瘤

C66

膀胱癌

膀胱恶性肿瘤

C67

脐尿管癌

脐尿管恶性肿瘤

C67.7

眼和附器恶性肿瘤

眼恶性肿瘤

C69

脑脊膜恶性肿瘤

脑脊膜恶性肿瘤

C70

大脑胶质瘤

脑恶性肿瘤

C71

脑瘤

脑恶性肿瘤

C71

小脑转移瘤

小脑继发恶性肿瘤

C79.

小脑胶质瘤

小脑恶性肿瘤

C71.6

颅底肿瘤

颅底恶性肿瘤/颅底脑膜瘤/颅底良性肿瘤/颅底肿瘤

C71.x/D32.x/D33./D43.x

颅底沟通肿瘤

颅底沟通恶性肿瘤/颅底沟通肿瘤

C72.x/D43.x

髓内恶性肿瘤

脊髓恶性肿瘤

C72.0

局部晚期甲状腺癌累及喉、气管、食管、动脉

甲状腺恶性肿瘤

C73

甲状腺癌

甲状腺恶性肿瘤

C73

盆腔肿瘤

盆腔肿瘤

D48.x/D48./D48.

腹腔假粘液瘤

腹部恶性肿瘤

C76.2+M/3

肺转移瘤

肺继发恶性肿瘤

C78.0

广泛腹膜转移的胃肠道肿瘤

腹膜后和腹膜继发性恶性肿瘤

C78.6

肝转移癌

肝继发恶性肿瘤

C78.7

复发转移性头颈部肿瘤

头部继发恶性肿瘤/颈部继发恶性肿瘤/头颈部皮肤继发恶性肿瘤

C79.x/C79./C79.-C79.

脑转移瘤

脑和脑膜继发性恶性肿瘤

C79.3

恶性肿瘤脑转移

脑和脑膜继发性恶性肿瘤

C79.3

恶性肿瘤脑膜转移

脑和脑膜继发性恶性肿瘤

C79.3

大脑转移瘤

大脑继发恶性肿瘤

C79.

小脑转移瘤

小脑继发恶性肿瘤

C79.

骨转移瘤

骨和骨髓继发性恶性肿瘤

C79.5

盆骨继发恶性肿瘤

盆骨继发恶性肿瘤

C79.x

下肢骨继发恶性肿瘤

下肢骨继发恶性肿瘤

C79.

脊柱继发恶性肿瘤

脊柱继发恶性肿瘤

C79.

肾上腺转移瘤

肾上腺继发性恶性肿瘤

C79.7

关节继发恶性肿瘤

关节继发恶性肿瘤

C79.x

霍奇金氏淋巴瘤

霍奇金病

C81

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

C81-C85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C82-C85

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

C85.1

晚期儿童间变细胞淋巴瘤

间变性大B细胞淋巴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阳性

C83.+M/3/C85.+M97/3/C85.+M97/3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C83.x

晚期儿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免疫母细胞(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C83.4

晚期儿童伯基特淋巴瘤

伯基特淋巴瘤

C83.7+M/3

伯基特淋巴瘤

伯基特淋巴瘤

C83.7+M/3

套细胞淋巴瘤

外套细胞性淋巴瘤

C83.+M/3

蕈样霉菌病

蕈样真菌病

C84.+M97/3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周围T细胞淋巴瘤

C84.4

NK/T淋巴瘤

NK/T-细胞淋巴瘤

C85.+M/3

脾淋巴瘤

脾淋巴瘤

C85.x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C91.x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胰良性肿瘤

D13.6+M/0

胰腺囊腺瘤

胰良性肿瘤

D13.6+M/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交界性肿瘤

D37.x+M/1

胰腺导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

胰腺交界性肿瘤

D37.x/D37./D37.

脊柱良性肿瘤

脊柱良性肿瘤

D16.6

脾血管瘤

脾血管瘤

D18.x

腹膜后脂肪瘤

腹膜后脂肪瘤

D17.

腹膜后巨大肿瘤

腹膜后肿瘤

D48.3

脑膜瘤

脑膜瘤

D32

脑室肿瘤

脑室肿瘤

D43.x/D43./D43.

后颅窝良性肿瘤

颅窝良性肿瘤

D33.x

三叉神经鞘瘤

三叉神经良性肿瘤

D33.+M/0

听神经鞘瘤

听神经良性肿瘤

D33.+M/0

髓内肿瘤

脊髓肿瘤

D43.4

垂体瘤

垂体瘤

D35.2

颅咽管瘤

颅咽管交界性肿瘤

D44.4+M93/1

脊柱交界性肿瘤

脊柱交界性肿瘤

D48.x/D48./

D48.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I47.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J80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

J96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

食管炎

K20

返流性食管病变

食管返流

K21.0/K21./K21.

贲门失弛缓

贲门弛缓不能

K22.0

食管良性溃疡

食管溃疡

K22.1

贲门炎性增生性病变

贲门狭窄

K22.2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K29.5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肠炎

K51

急性肝衰竭

急性肝衰竭

K72.0

胰腺囊肿性病变

胰腺囊肿

K86.2

胆管细胞癌

胆管癌

C22.+M80/3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癌

D37.x+M/1/C25+M/3

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癌

M/1/M/3

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

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

M/6

炎性乳癌

乳房恶性肿瘤

C50

炎性乳腺癌

乳房恶性肿瘤

C50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恶性嗜铬细胞瘤

D35.0+M87/0/C74+M87/3

异位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恶性嗜铬细胞瘤

M87/0/M87/3

转移性黑色素瘤

转移性黑色素瘤

M87/6

胃的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性瘤/恶性胃肠道间质瘤

D37.1+M/1/C16+M/3

恶性间质瘤

恶性胃肠道间质性瘤

M/3

小肠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性瘤/恶性胃肠道间质瘤

D37.2+M/1/C17+M/3

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性瘤/恶性胃肠道间质瘤

M/1/M/3

高危型生殖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瘤

M/3-M/3

恶性畸胎瘤

恶性畸胎瘤

M90/3

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

N17

浆细胞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

N61.x06

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R57.0

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R57.2

急性肾功能不全

急性肾功能不全

N17.x/N17.x/N17.x

直肠癌术前放疗

恶性肿瘤术前放射治疗

Z51.

直肠癌术后放疗

恶性肿瘤术后放射治疗

Z51.

复发转移直肠癌放疗

恶性肿瘤放射治疗

Z51.

大面积(体表面积1%)皮肤恶性肿瘤

皮肤恶性肿瘤

C43/C44

转移性皮肤恶性肿瘤

皮肤继发性恶性肿瘤

C79.2

附表2

核心技术清单

序号

关键技术名称

手术操作名称

手术操作编码范围

(国家临床版2.0)

1

头颈部肿瘤术后巨大缺损的修复

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其他手术

86.9

2

颈总动脉切除后动脉置换与重建

颈动脉部分切除伴置换术

38.4

3

颅底肿瘤的多种手术方法切除

颅底病损切除术

01.

4

喉镜下声带病损切除术

内镜下声带病损切除术

30.

5

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

内镜下声带病损切除术

30.

6

喉镜下喉病损切除术

支撑喉镜下喉病损切除术

30.

7

喉镜下喉病损激光烧灼术

支撑喉镜下喉病损激光烧灼术

30.0x

8

喉镜下会厌囊肿切除术

内镜下会厌病损切除术

30.

9

气管镜检查术

气管镜检查

31.4

10

纤维喉镜检查术

纤维喉镜检查

31.4x

11

纤维喉镜活检术

闭合性[内镜]喉活组织检查

31.4

12

气管镜活检术

闭合性[内镜]气管活组织检查

31.

13

气管镜下硬化剂堵瘘术

喉瘘闭合术

31.62

14

食管癌切除术

食管切除术

42.4

食管病损切除术

42.3

15

食管癌切除术

食管胃弓上吻合术

42.5

16

食管癌切除术

食管胃弓下吻合术

42.5

17

食管癌切除术

胸内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42.5x

18

食管癌切除术

胸内食管胃吻合术

42.5

19

食管癌切除术

胸内空肠代食管术

42.5

20

食管癌切除术

胸内结肠代食管术

42.5

21

贲门癌切除术

贲门切除伴食管胃弓下吻合术

43.5x02

22

气管成形术

气管成形术

31.7

23

支气管部分切除术

支气管部分切除术

32.1x03

24

支气管切除术

支气管的其他切除术

32.1x00

25

支气管袖形切除术

支气管袖状切除术

32.1x01

26

胸腔镜下支气管部分切除术

胸腔镜下支气管部分切除术

32.1x04

27

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

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

32.1

28

肺楔形切除术

肺楔形切除术

32.

29

胸腔镜下肺叶部分切除术

胸腔镜下肺叶部分切除术

32.1

30

肺节段切除术

肺节段切除术

32.3

31

肺叶部分切除术

肺叶部分切除术

32.

32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32.4

33

肺叶切除术

肺叶切除术

32.

34

肺叶伴邻近肺叶节段切除术

肺叶伴邻近肺叶节段切除术

32.4

35

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

胸腔镜下肺切除术

32.5

36

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伴纵隔清扫术

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伴纵隔清扫术

32.5

37

全肺切除术

全肺切除术

32.5

38

全肺切除术伴纵隔清扫术

全肺切除术伴纵隔清扫术

32.5

39

淋巴结清扫术

区域性淋巴结切除术

40.3x00

40

淋巴结清扫术

胸腔结构的根治性清扫术

32.6x00

41

淋巴结清扫术

支气管根治性清扫术

32.6x00x

42

肺活检术

胸腔镜肺活组织检查

33.0

43

肺活检术

开放性肺活组织检查

33.2

44

肺修补术

肺修补术

33.4

45

肺修补术

胸腔镜下肺修补术

33.

46

探查术

探查性胸廓切开术

34.0

47

探查术

胸腔镜中转开胸探查术

34.0x

48

胸膜活检术

胸腔镜胸膜活组织检查

34.0

49

胸腔镜探查术

经胸膜胸腔镜检查

34.2

50

胸壁活检术

胸壁活组织检查

34.2

51

纵隔活检术

开放性纵隔活组织检查

34.

52

纵隔肿瘤切除术

胸腔镜下纵隔病损切除术

34.3x04

53

纵隔肿瘤切除术

纵隔病损切除术

34.3x02

54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伴气管成形术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32.4

气管成形术

31.7

55

内镜下置入或置换支气管瓣膜

内镜支气管瓣膜置入或置换,单叶

33.7

56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三明治法膀胱颈尿道吻合术

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

60.5x02

57

腹腔镜保留性神经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

60.5x02

58

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

57.7

回肠代膀胱术

57.

可控回肠膀胱术

57.8

59

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膀胱术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

57.7

60

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

腹腔镜下单侧肾切除术

55.5

61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

55.4x03

62

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肾静脉瘤栓取出术

腹腔镜下单侧肾切除术

55.5

63

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腔静脉瘤栓取出术

腹腔镜下单侧肾切除术

55.5

64

腹腔镜完全肾内生性肿瘤肾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

55.4x03

65

腹腔镜肾癌腹腔转移病灶扩大切除术

腹腔镜下腹腔病损切除术

54.

66

腹腔镜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

腹腔镜下腹膜后病损切除术

54.4x15

67

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腹腔镜肾上腺病损切除术

07.2

68

腹腔镜异位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腹腔镜下腹腔病损切除术

54.

69

腹腔镜肾盂癌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腹腔镜下腹膜后病损切除术

54.4x15

70

腹腔镜输尿管癌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腹腔镜下单侧肾输尿管切除术

55.5

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40.5x

71

腹腔镜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腹腔镜下盆腔病损切除术(男性)

54.

根治性腹股沟清扫术

40.

72

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40.5x

73

广泛子宫切除术

经腹子宫广泛切除术

68.

74

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根治性腹的子宫切除术

68.6

75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68.4

76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40.

77

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数

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40.

78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主动脉旁淋巴结根治性切除术

40.5

79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根治性腹股沟清扫术

40.

80

大网膜切除术

网膜切除术

54.4x04

81

宫颈根治术

经阴道子宫颈切除术

67.4x03

82

全阴道切除术

阴道切除术

70.4x01

83

外阴广泛性切除术

根治性外阴切除术

71.5x00

84

旋转调强放疗技术

光子远距离放射疗法

92.

85

调强适形放疗技术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

92.x

86

三维近距离腔内放射治疗技术

其他放射疗法操作

92.2

87

三维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技术

其他放射疗法操作

92.2

88

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

卵巢病损切除术

65.2

89

中央型肝癌的外科手术切除

部分肝切除术

50.2

90

肝癌手术切除联合术中放疗

部分肝切除术

50.2

手术中电子放射治疗

92.4

91

选择性肝区域血流阻断

部分肝切除术

50.22

92

腹腔镜辅助肝切除术

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

50.2

93

肝内及肝门胆管成型与重建

其他胆管吻合术

51.3

94

肝实质内肿瘤术中精确

部分肝切除术

50.22

95

胰十二指肠根治性切除术

胰腺全部切除伴十二指肠切除术

52.6x01

96

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根治性切除术

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根治术

52.7x01

97

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腹膜后病损切除术

54.4x02

98

胆囊癌根治术

胆囊切除术

51.2

部分肝切除术

50.2

区域性淋巴结切除术

40.3x00

99

胃肠间质瘤切除术

胃部分切除术

43.8

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术

肝病损切除术

50.

全腹腔镜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术

腹腔镜下肝病损切除术

50.

胆管癌根治术

胆管部分切除术

5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全部切除伴十二指肠切除术

52.6x01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全部切除伴十二指肠切除术

52.6x01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肿物切除术

近端胰腺切除术

52.51

联合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胰尾伴部分胰体切除术

52.52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胰尾伴部分胰体切除术

52.52

胰腺中段切除术

胰腺部分切除术

52.5

胰腺肿瘤剜除术

胰腺病损切除术

52.2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再造术

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

51.8

十二指肠局部切除术

十二指肠病损切除术

45.3

远端胃癌根治术

胃部分切除术伴胃十二指肠吻合术

43.6x00

胃大部切除伴胃十二指肠吻合术

43.6x01

胃部分切除术伴胃空肠吻合术

43.7x00

近端胃癌根治术

胃部分切除术伴食管胃吻合术

43.5x00

胃大部切除伴食管胃吻合术

43.5x01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胃全部切除术伴肠间置术

43.9

胃部分切除术

胃部分切除术

43.89

脾切除术

全脾切除术

41.5x00

脾部分切除术

部分脾切除术

41.4

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腹膜后病损切除术

54.4x02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

腹腔镜下胰体胰尾病损切除术

52.5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根治术

52.7x01

腹腔镜脾切除术

腹腔镜全脾切除术

41.5x01

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

41.4

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胃大部切除伴胃十二指肠吻合术

43.6x02

腹腔镜胃大部切除伴胃空肠吻合术

43.7x03

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伴食管-胃吻合术

43.5x03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伴空肠间置术

43.9

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

43.8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直肠拖出切除术

48.4

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超低位吻合术

腹腔镜直肠病损切除术

48.

腹腔镜下腹-会阴-直肠联合切除术

腹腔镜下腹会阴直肠切除术

48.5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术

17.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17.3

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

17.3

腹-会阴-直肠联合切除术

腹会阴直肠联合切除术

48.5

乙状结肠切除术

乙状结肠切除术

45.x

右半结肠切除术

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45.7

左半结肠切除术

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45.

直肠前切除术

直肠前切除术

48.

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

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

48.

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

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

48.6

全大肠切除术

全结肠直肠(包括肛门)切除术

48.

腹腔镜下全大肠切除术

腹腔镜全结肠直肠(包括肛门)切除术

48.

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腹内全结肠切除术

45.81

全结肠切除术

开放性腹内全结肠切除术

45.82

次全结肠切除术

结肠次全切除术

45.7x

腹腔镜下次全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

45.8x

腹腔镜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

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40.

盆腔肿瘤切除术

盆腔病损切除术

54.4x00x

单示踪剂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乳房内淋巴结切除术

40.22

双示踪剂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乳房内淋巴结切除术

40.22

DIEP皮瓣移植(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

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游离的,全乳房重建术

85.

TRAM皮瓣移植(横腹直肌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皮瓣移植)

横行腹直肌肌皮(TRAM)瓣,游离的,全乳房重建术

85.7

背阔肌肌皮瓣移植

背阔肌肌皮瓣全乳房重建术

85.7

人工假体植入术

单侧乳房植入术

85.5

扩张器植入术

乳房组织扩张器置入

85.9

ADM(脱细胞真皮基质)乳房再造术

其他全乳房再造术

85.7

保留乳头乳晕的全乳切除术

保留乳头的单侧皮下乳房切除术

85.

使用人工补片的乳房再造术

其他全乳房再造术

85.7

乳腺癌术后一期假体重建

其他全乳房再造术

85.7

乳腺癌术后带蒂腹直肌皮瓣重建乳房

横行腹直肌肌皮(TRAM)瓣,带蒂的,全乳房重建术

85.7

乳腺癌术后游离腹直肌皮瓣重建乳房

横行腹直肌肌皮(TRAM)瓣,游离的,全乳房重建术

85.7

颅底肿瘤切除术

颅底病损切除术

01.

大脑肿瘤切除术

大脑病损切除术

01.

垂体瘤

经蝶骨垂体病损切除术

07.6

凸面脑膜瘤切除

脑膜病损切除术

01.51

小脑肿瘤切除术

小脑病损切除术

01.5x

听神经瘤切除术

听神经瘤切除术

04.0

颅咽管瘤切除

鞍区病损切除术

01.

岩斜区肿瘤切除术

脑斜坡病损切除术

01.

中颅底肿瘤切除术

颅底病损切除术

01.

椎管肿瘤切除术

椎管内病损切除术

03.0x

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术

颈静脉孔病损切除术

01.5x

三叉神经鞘瘤切除术

三叉神经病损切除术

04.0

侧脑室肿瘤切除术

侧脑室病损切除术

01.

三脑室肿瘤切除术

第三脑室病损切除术

01.

四脑室肿瘤切除术

第四脑室病损切除术

01.

前颅窝颅内外沟通性肿瘤

颅底病损切除术

01.

中颅窝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切除术

颅底病损切除术

01.

铰链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全部膝关节置换

81.

全膝关节假体翻修术

膝关节置换修复术,全部(所有成分)

81.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部分置换

81.51/81.52

全肩关节置换术

肩关节全部置换/肩关节部分置换

81.80/81.81

肘关节置换术

肘关节全部置换/肘关节部分置换术

81.84

椎体部分切除术

椎体部分切除术

77.8x

椎管内外病损切除术

椎管内外病损切除术

03.0x

胸椎椎板切除减压术

胸椎椎板切除减压术

03.0x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84.8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骨成形术

81.6

经皮穿刺脊柱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骨成形术

81.6

股骨髓内针内固定术

股骨内固定术

78.

肱骨髓内针内固定术

肱骨内固定术

78.5

带蒂皮瓣移植术

带蒂皮瓣移植术

86.x

游离皮瓣移植术

游离皮肤移植

86.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术

胫骨和腓骨移植术

78.0

下肢静脉部分切除伴自体血管移植术

下肢静脉部分切除伴自体血管移植术

38.4x

肌肉病损切除术

肌肉病损切除术

83.3

髂淋巴结清扫术

髂淋巴结根治性切除术

40.5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根治性腹股沟清扫术

40.

髓内肿瘤切除术

脊髓病损切除术

03.4x03

髓内肿瘤(肿瘤长度超过5CM以上)

脊髓病损切除术

03.4x03

脊髓内病变切除术(肿瘤长度超过5CM以上)

脊髓病损切除术

03.4x03

脊髓硬膜外病变切除术

硬脊膜外病损切除术

03.4x05

髓外硬脊膜下病变切除术

硬脊膜下病损切除术

03.4x06

脊髓蛛网膜下腔腹腔分流术

脊髓蛛网膜下-腹腔分流术

03.7

肿瘤PET-CT影像诊断

全身正子X线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

92.1

肿瘤PET-CT疗效评估

全身正子X线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

92.1

有创机械通气

未特指时间的持续性侵入性机械性通气

96.7

无创机械通气

无创机械性通气

93.9

血液净化

血液透析

39.9

膀胱压测定

膀胱内压图

89.22

脉搏指示的持续心输出量测定

心脏排出量监测(PICCO)

89.68

中心静脉压测定

中心静脉压监测

89.62

脓毒症休克的目标靶向治疗

化学休克治疗

94.

重症患者的镇静

注射镇静药

99.

临时心脏起搏器放置

心脏起搏器置入术

37.1

床旁超声

其他诊断性超声

88.7

气管插管

气管内插管

96.

动脉导管置管术

动脉导管插入术

38.9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静脉导管插入术

38.9

脑氧饱和度监测

颅内氧监测

01.0

BIS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护

脑电图

89.0

纤维气管镜检查(麻醉)

光导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33.2

心输出量测定

心脏排出量监测(PICCO)

89.68

血液动力学测压(第一天)

置入或置换无导线的压力传感器,用于心内或大血管血流动力学监测

38.26

术后镇痛

为镇痛的椎管麻醉药注射

03.9

硬膜外术后镇痛

为镇痛的椎管麻醉药注射

03.9

泵辅助动/静脉输液(血)

输血

99.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麻醉药交感神经注射,为了镇痛

05.3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

内镜食管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胃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十二指肠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直肠黏膜下剥离术(ESD)

42.3/43.4/45.4/48.3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食管黏膜切除术/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十二指肠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直肠黏膜切除术(EMR)

42./43.4/45.5/48.

内镜下遂道技术

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病损切除术/内镜下经黏膜下隧道胃病损切除术(STER)/内镜下经黏膜下隧道十二指肠病损切除术(STER)/内镜下经黏膜下隧道直肠病损切除术(STER)

42./43.4/45.7/48.

超声小探头引导下导向鞘活检术(EBUS-GS)

超声内镜下支气管穿刺活组织检查术

33.

超声内镜引导下腔道支架植入术

内镜下结肠支架置入

46.

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胆系统引流术

内镜下胰管支架(管)置入/内镜下鼻胆引流管置入/内镜下鼻胰引流管置入

52.9/51./52.9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

超声内镜下胰腺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

52.1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BUS-TBNA)

超声内镜下支气管穿刺活组织检查术

33.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检查治疗术(ERCP)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51.0

内镜下消化道及呼吸道支架植入术

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内镜下结肠支架置入

42.8/46.

内镜及超声内镜引导下消融技术

内镜下十二指肠病损射频消融术

45.6

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

内镜下贲门肌切开术(POEM)

42.7x03

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术

超声内镜下细针穿刺肝活组织检查(FNA)

50.1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活检术

超声引导下经皮甲状腺活组织检查术

06.1

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术

闭合性[经皮][针吸]乳房活组织检查

85.1

超声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

超声引导下肝病损射频消融术

50.4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活检术

锁骨上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40.1

超声引导下其他部位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术

淋巴结构的活组织检查

40.1

超声引导下胰腺穿刺活检术

闭合性[抽吸][针吸][经皮]胰腺活组织检查

52.1

超声引导下腹腔及腹膜后肿物穿刺活检术

腹腔穿刺术

54.9

超声引导下盆腔肿物穿刺活检术

超声引导下盆腔穿刺术

54.9x

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

60.1x

超声引导下肾脏穿刺活检术

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

55.2x

超声引导下脾脏穿刺活检术

脾穿刺

41.1x00

超声引导下肾上腺肿物穿刺活检术

闭合性[经皮][针吸]肾上腺活组织检查

07.1

肝癌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注入治疗术

肝内无水酒精注射术

50.

超声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术

腹腔镜下胰腺囊肿外引流术

52.0

VMAT

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

92.x

TOMO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

92.x

SBRT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

92.x

X刀

X刀放射治疗

92.3

IMRT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

92.x

浅表肿物的微波热疗

微波疗法

93.

专用x线复杂模拟定位(螺旋CT模拟定位)技术

诊断性影像

88.9

4D-CT模拟定位技术

诊断性影像

88.9

核磁(MR)模拟定位技术

诊断性影像

88.9

移动式电子束术中放射治疗

手术中电子放射治疗

92.4

三维椎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3D-ConebeamCT,CBCT)图像引导技术

诊断性影像

88.9

四维椎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4D-ConebeamCT,CBCT)图像引导技术

诊断性影像

88.9

大分割放射治疗

光子远距离放射疗法

92.24

超分割放射治疗

光子远距离放射疗法

92.24

三维MRgRT磁共振引导放疗

诊断性影像

88.9

四维MRgRT磁共振实时引导放疗

诊断性影像

88.9

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

质子远距离放射治疗

92.1

不规则野放射治疗

光子远距离放射疗法

92.

全中枢放射治疗

光子远距离放射疗法

92.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光子远距离放射疗法

92.

不同分割模式放射治疗

光子远距离放射疗法

92.

腔内后装放射治疗

后装腔内放射治疗

92.2x

儿童淋巴瘤化疗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

99.3

儿童实体肿瘤化疗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

99.3

儿童白血病化疗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

99.3

复发难治儿童恶性肿瘤化疗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

99.3

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手术

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机器人援助操作

(60.2-60.6)+17.4

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膜后淋巴清扫术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机器人援助操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辅助操作

40.+17.4/40.+54.21

肾癌机器人辅助保留肾单位手术

保留肾单位手术+机器人援助操作

55.4+17.4

(人工智能)机器人辅助肺癌(食管癌)根治术

肺癌根治术+机器人援助操作/食管癌根治术+机器人援助操作

(32.1-32.6)+17.4/(42.4-42.5)+17.4

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

胃癌根治术+机器人援助操作

(43.5-43.9)+17.4

机器人辅助肝切除术

全肝切除术+其他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

(50.3-50.4)+17.4

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全部切除伴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他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

(52.5-52.7)+17.4

自体造血干细胞支持下超大剂量化疗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

41.

血药浓度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化疗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

99.3

节拍化疗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

99.3

蛛网膜下腔灌注化疗

化疗药物灌注

99.5

胸腔灌注化疗

化疗药物灌注

99.5

腹腔灌注化疗

化疗药物灌注

99.5

腹腔动脉造影

腹腔动脉造影

88.4

肝动脉灌注化疗

动脉注射化疗药物

99.2

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动脉化疗栓塞

99.1

经皮肝动脉灌注化疗术

动脉注射化疗药物

99.2

肝脏肿瘤的动脉灌注化疗术

动脉注射化疗药物

99.2

胸部肿瘤的动脉灌注化疗术

动脉注射化疗药物

99.2

肝脏肿瘤的动脉栓塞化疗术

动脉化疗栓塞

99.1

肝脏肿瘤的动脉栓塞化疗术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

39.

肝脏肿瘤的动脉栓塞化疗术

肝动脉造影

88.

盆腔肿瘤的栓塞化疗术

动脉化疗栓塞

99.1

盆腔肿瘤的灌注化疗术

化疗药物灌注

99.5

膀胱癌动脉化疗

动脉注射化疗药物

99.2

心包腔灌注化疗

化疗药物灌注

99.5

腰椎穿刺鞘内注射

化疗药物灌注

99.5

剂量密集化疗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

99.3

新辅助化疗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

99.3

靶向治疗联合化疗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分子靶向治疗

99.3+99.2x

双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99.2x

内分泌治疗

消化道肿瘤三药(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的应用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

99.3

超声引导的肝肿瘤微波/激光/冷冻消融术

超声引导下肝病损微波消融术/超声引导下肝病损射频消融术/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肝病损射频消融术/肝病损冷冻治疗术/肝病损超声刀治疗

50.3/50.4/50.3/50.2/50.6

CT引导的肺转移瘤微波/激光/冷冻消融术

消融肺的病损或肺组织

32.20/32.23-32.26

胰腺/肝肿瘤的高强度聚集超声波消融术

胰腺病损射频消融术/肝病损射频消融术

52.2/50.23-50.26

乳腺冷冻治疗术

乳房组织切除术或破坏术

85.0

乳癌整形保乳手术

其他全乳房再造术

85.7

持续肾替代治疗技术(CRRT)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39.9x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肿瘤消融术

超声引导下甲状旁腺射频消融术

06.9x

荧光腹腔镜肝脏肿瘤定位技术

组织补偿技术(采用硅胶或者凡士林)

体位固定技术(包括头部,胸部,腹部,盆腔,四肢等全身各部位)

放射治疗呼吸门控技术

深吸气/呼气屏气技术

腹部加压控制技术

光学表面监测系统

主动呼吸控制系统

体内金标追踪技术

在线自适应放射治疗技术

逆向调强放射技术计划设计技术

人工智能靶区勾画技术

自动放疗计划制定技术

放疗全流程信息管理技术

来源:国家卫健委

CCTMIS(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转化医学产业分会)致力打造一个“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的平台,目前协会有40个按照疾病分类的协作组,超过4个会员,其中超过半数为临床专家型医生!

1、您所在细分领域的临床专家、企业、科研机构的交流社群,40个专业协作组;

2、产业上下游资源整合,组建、参与医疗专业领域协作组;

3、发起和参与上市后产品应用再评价临床研究;

4、组织申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I类),发起和参与创新医疗产品技术推介,卫生经济学评价;

5、发起和参与技术标准、行业标准的研究与咨询;组织产品、技术转化咨询论证;

6、优秀项目收录CCTMIS项目库,有投融资协作组作为资本支持;

7、查阅“CCTMIS中以国际转化医学产业大赛”由专家甄选的+以色列创新医疗项目内容。

1、先







































白癜风心理辅导
北京中科医院坑


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by/660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