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行纪赵英祺厄立特里亚的雨孩子和
赵英祺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直博三年级,热能所研究生。年7月底至今,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厄立特里亚办公室实习。实习所在的WASH团队致力于为厄立特里亚城市及农村偏远地区提供清洁用水。实习期间主要参与太阳能泵水相关工作。
一半空间卖瓶装水的免税店
当飞机逐渐下降接近阿斯马拉国际机场时,我努力向窗外张望着,试图看清这片我从未踏上过的非洲大陆的面貌。但是阿斯马拉城似乎已经伴着黑夜睡去,除了了了灯光,只有零星滑过舷窗的雨丝。飞机停稳后,大家起身取行李。身边走过的老爷爷微微笑着指了指我的下半身,又指了指自己身上的厚毛衣。我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短裤和凉鞋,无奈地笑了。下了飞机,果然冻得一机灵,立马迈开大步走着,过关,取行李。出机场前,象征性地朝免税店看了一眼。没想到在不大的店铺中央,超过一半的面积留给了成摞垒起来的瓶装水。“看来非洲真的是缺水的啊,我要不要也买一箱备着。”正想着,刚下飞机的另一位旅客就提了一箱刚买的水从我身边走过。我最终也没有买瓶装水,一是因为行李多拿起来不方便,再者也想体会一下当地人平常的生活,好弄清我接下来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简称UNICEF)实习的意义。
很幸运,在实习的第一天,我就碰上了项目的中期内部讨论会,得以在工作之初就了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厄立特里亚的总体情况。UNICEF在厄立特里亚的工作主要分为四个大的部分:Nutrition,Education,WASH和ChildProtection。其中Nutrition负责为食物匮乏地区的儿童提供相应的营养物资;Education负责厄立特里亚儿童的教育,包括教辅物品的提供以及学校教师的培训;WASH则主要负责提供清洁用水,包括城市相应水资源的管网建设以及乡村地区地下水的应用;ChildProtection则主要是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该部分的成员还会和儿童们的父母交流,使其中一部分放弃童婚的想法,使得子女将来能够自由恋爱。
UNICEFWASH
我所在的团队是WASH,即为厄立特里亚提供洁净的生活用水而努力。这个国家处处体现着水的珍贵。在刚到阿斯马拉临时居住的宾馆,浴室的墙壁上会写有标语,提醒大家水是这个国家最宝贵和稀缺的资源,淋浴超过半小时热水器会自动跳闸。后来搬家住进民居,才知道哪怕是在水网管路系统最好的首都阿斯马拉,一个月可能只会来一次自来水。来水的时候,大家会水龙头全开,用水管将水引至水窖储存起来使用。五六月过后是阿斯马拉的雨季,几乎一两天会下一场大雨。等到下雨的时候,房顶的雨水会顺着排水管流下来。这种好机会怎么能错过,下面肯定有好几个大桶接着供生活使用。即便如此,生活用水依旧紧缺,迫不得已时需要用水车买水进行额外供给。
首都的用水情况尚且如此,其他地区的用水情况可想而知。在我到来之前,该团队刚刚在全国进行了一项用水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没有供水管道的农村区域,很多人还是使用着水源安全无法保证的露天井水。到达的第二周,在当地水资源部门的安排下,我参观了阿斯马拉附近一个村庄。该村庄利用太阳能驱动水泵打水,并泵至村庄高点的水塔储存。水塔中的水会通过管道输送至村庄中的学校,确保学生们的使用。此外,水塔还连接了村庄中数个供水点,供人们取水使用。像这样偏远村庄的供水方式是UNICEF以及该国水资源部希望进行推广的,但由于经费原因、运送设配不匹配、相应技术人才的短缺,在厄立特里亚该项目进展不及预期。技术人才的短缺也是UNICEF在世界推广这种清洁能源供水的很大限制,也希望更多的工程类学生能够加入进来。
UNICEF的宗旨是为了全世界的儿童能够健康成长。作为代表全世界人民的联合国的下属组织,UNICEF处处体现着人文的关怀,在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上,除了讨论上述提及个团队的主要任务外,团队成员还会讨论卫生间自动出水装置水量是否浪费,办公室布局是否合理方便紧急情况逃生,还为员工的孩子们设立了相应的读书俱乐部。在这块地方,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为了共同的理念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确实是一种有趣的体验。
hhhh
终于,有中国人来了
另外感触颇深的是中国在厄立特里亚的影响。每天走在路上,都会有当地的小朋友大喊着“你好”和我打招呼。到达的第二天,发现来之前看的阿斯马拉游记中提到的有孔子学院的阿斯马拉大学就在酒店附近时,欣然前往。当我站在阿斯马拉大学简陋的教室外,听着里面各种腔调的发音齐声朗读中文时,竟一下忘了自己是在非洲。下课后发现走出教室的各年龄段的人都有,很多同学也会在下课后围着老师问问题,还有学生问老师要生日快乐歌的音频。开始实习后发现,当地的中国大使馆就在联合国儿基会工作处隔壁,后来在大使馆了解到,中国与厄立特里亚近年来交流颇多,一些中国企业来当地发展业务,对当地人进行指导和培训。中国还对该国在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了援助。
虽然在当地有相当数量的中国人,但于我之前在该处的联合国组织却并没有中国人。实习的第一天,当HR带着我向大家介绍的时候,很多人都对我说“终于,终于有中国人来了,你不知道阿斯马拉有很多中国人,但我们联合国(儿基会)却从来没有中国人来过”。正因为如此,虽然中国大使馆和联合国在厄立特里亚是邻居,两者的交流却并不多,两者共同利用自身的资源进行合作的情况就更少了。作为第一位联合国儿基会在厄立特里亚地区工作的中国人,我感到很荣幸。也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借助学校提供的平台,走进国际组织,构建起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TsinghuaIO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胜任力人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zd/8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