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胆脂瘤

胆脂瘤

临床上一般根据有无明确病因,将胆脂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两者病理表现基本相同,均为脱落的角化上皮堆积所致。继发性者多见,约占98%,好发于外耳道、上鼓室及鼓窦等处,影像学对诊断胆脂瘤具有重要意义。

继发性胆脂瘤

病理特点同原发性胆脂瘤1.亦称先天性胆脂瘤,可发生在颅骨的任何部位。2.好发于外耳道和上鼓室,发生于鼓室者常沿窦入口向后扩展,呈软组织团块;在颞骨可发生于颞骨岩部,常破坏面神经管迷路段,导致面瘫,严重者甚至破坏耳蜗、半规管等结构,导致耳聋。3.大体所见为白色至黄色角化物质,镜下所见为囊性、囊状肿块,无核的角化物,薄层复层鳞状上皮,颗粒层明显,亦可见由角化碎片引起的巨细胞性肉芽肿及胆固醇肉芽肿;常伴中耳乳突炎。选择检查的顺序同原发性胆脂瘤1.HRCT为首选检査方法,可以清晰显示病变位置及其周围骨质破坏情况,听小骨受累情况清晰可见,耳镜发现灰白色至黄色肿物时,应行HRCT检查。

2.MRI用于鉴别胆固醇肉芽肿及颅内并发症的显示。

图1左侧继发性胆脂瘤

A.左侧颞骨CT横断面,左侧鼓室及乳突窦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邻近骨质受压,边缘清晰,窦入口明显扩大,听小骨骨质破坏,未见显示,外半规管局部骨质破坏;B.左侧颞骨CT冠状面,左侧鼓室密度增高,呈膨胀性,邻近骨质受压,边缘较清晰,可见硬化边,外半规管局部骨质破坏,鼓室盾板骨质破坏,砧骨骨质破坏。

图2左侧继发性胆脂瘤与图1为同一病人。A.左侧颞骨轴位T1WI,左侧鼓室及乳突窦可见混杂信号影,呈等及稍低信号,边缘清晰,窦入口明显扩大,病变与外半规管局部分界不清;B.左侧颞骨轴位T1WI(增强),左侧鼓室及乳突窦病变不均匀强化,位于鼓室及窦入口区病变无强化,其颞侧可见不规整强化区,边缘清晰;C.左侧颞骨轴位T2WI示病变以高信号为主,乳突窦入口颞侧可见混杂等及低信号影。上鼓室及乳突窦为胆脂瘤最好发生的部位,外耳道常见。1.CT可见软组织影,发生在上鼓室、乳突窦常常导致上鼓室和乳突窦扩大,发生在Prussak间隙,可见其增宽,鼓室盾板破坏,听小骨破坏或者向内侧移位。胆脂瘤CT表现主要是膨胀性骨质破坏,可以累及周围不同结构,如面神经管、水平半规管、乙状窦板、鼓室盖等(图1)。2.MRI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无强化,边缘可有强化,为炎性反应所致(图2)。原发性胆脂瘤多为局限性骨质破坏,病变呈膨胀性改变,MRI增强扫描无强化。MRI可以显示肿瘤组织与脑组织的关系,对指导手术具有重要意义。继发性胆脂瘤有中耳乳突炎改变,鼓室、鼓窦及乳突蜂房密度增高。其他改变与原发性胆脂瘤相似。

作者

王振常等

编辑

杨海

审核

头颈编辑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zd/769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