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中耳炎你知道多少

感冒的儿童中,有一个病特别喜欢挑低龄小朋友下手,且发病率极高,是什么病呢?

那就是「急性中耳炎」,一旦发病,孩子可能会伴有剧烈的耳痛(低龄的小宝贝可能表现为烦躁哭闹、搔抓外耳),整晚睡不着觉,家长也越看越揪心,很多家长对于宝宝耳朵的护理,本来就很小心翼翼,现在孩子得了中耳炎就更是不知所措了,那急性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能自愈吗?生活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较常见的疾病,常由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版)将中耳炎分为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和特殊类型中耳炎四大类。其中,根据化脓性中耳炎的病程不同,又可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儿童常见的发病类型包括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根据美国儿科医学会报道,约90%的儿童在学龄前都曾发生过急性中耳炎,其中最常见的发病人群是六个月到四周岁之间的儿童。

而他们中间绝大部分的急性中耳炎又都与急性细菌、病毒感染有关。其中最常见的诱因,就是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感冒」。

据临床调查发现,在急性中耳炎患儿中,80%以上是由感冒引起,说到这里,家长可能会觉得奇怪,宝宝感冒怎么就会引发中耳炎呢?

这是因为宝宝一旦感冒,常常会分泌许多鼻涕。而人的耳朵和鼻咽部是相通的,连接他们的通道叫咽鼓管,相比成年人来说,宝宝的咽鼓管比较短且平直,细菌、病毒就更容易通过咽鼓管这条通道进入中耳,继而导致急性中耳炎。

以下是耳朵的内部结构图,大家可以对照理解。

如图所示,外耳道的尽头是鼓膜,鼓膜内部的空间叫鼓室,是中耳的一部分。但鼓室并非完全封闭,它通过一条细长的管道连接到鼻咽,这条管道叫咽鼓管。

那么,宝宝一旦患上急性中耳炎会有哪些症状呢?

其主要特点就是耳痛;一般情况下,发生急性中耳炎后,大孩子通常会喊耳朵痛,而且夜间会更为严重,这是因为夜间患儿平躺导致鼻塞,而鼻塞加重可引起咽鼓管阻塞加剧,继而引起耳部剧烈疼痛的发生。

而年龄比较小、还不会表达的宝宝,通常会以哭闹、易发怒、抓耳摇头等方式,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不舒服。

部分孩子还会伴随耳鸣、耳部脓液流出、听力减退、发热等症状。

当耳部有炎症并伴有脓液流出时,往往能闻到一股腐臭的味道,这时就应该高度怀疑中耳炎了。

因此,如果孩子在感冒后有上述异常表现,一医院就诊,一旦确诊是急性中耳炎,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一旦耽误病情则有可能会发展成慢性中耳炎,给治疗带来难度。

病情严重者可引起鼓膜穿孔,影响孩子的听力,还可能引发颅内并发症,比如脑膜炎、脑脓肿等症状。

接下来分别介绍几种主要类型的急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常见的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其次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布兰汉球菌等。此外,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抗生素滥用及致病菌毒力较弱也可能与本病的非化脓性特点相关。

该病根据其病理发展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①初始阶段:咽鼓管功能不良、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鼓室负压,形成鼓室积液,即急性期。②发展阶段:通常病程为3个月以上,即慢性期。③转归阶段:包括痊愈,亦或转为隐匿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等。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复杂,可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中耳负压、感染、免疫反应等。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及绿脓假单胞菌等。致病菌经咽鼓管感染中耳最常见,尤其是儿童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隐匿于鼻咽部的致病菌更易经咽鼓管侵犯中耳。

特殊类型中耳炎

1.气压性中耳炎指鼓膜内外气压急剧变化而咽鼓管不能及时平衡气压出现中耳腔负压致中耳结构物理性损伤。

2.结核性中耳炎、梅毒性中耳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耳炎及真菌性中耳炎均特指在中耳乳突腔内培养出特异性致病源。

3.坏死性中耳炎指中耳乳突腔内出现除上述特异性或非特异性中耳炎以外的坏死组织,而非骨疡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种)或肉芽肿型中耳炎。

4.放射性中耳炎为中耳乳突腔经放射线照射后出现无菌性放射性坏死。

宝妈宝爸们还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急性中耳炎不经治疗能自己痊愈吗?

这里需要提醒家长的是急性中耳炎自愈的可能性很小,一旦发现,需要尽快到耳鼻咽喉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只要治疗及时,大部分患儿是能够治愈的,家长不用过度担心。

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踩入中耳炎的坑呢,下面小编为你支招:

第一,不要把宝宝放床上进行喂奶,或者是为了哄孩子入睡和宝宝同时平躺在床上喂奶。

第二,不要用力擤鼻涕,宝宝一旦感冒,家长们不要同时捏住宝宝的双侧鼻孔让他用力擤鼻涕,以免鼻涕和细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正确的方法是,应该先捏住一侧,擤对侧鼻孔,然后再清理另一侧。

第三,家长大多担心游泳有引起中耳炎的危险,其实,单纯耳朵进水是不会引起中耳炎的。

之所以会发生中耳炎,主要还是因为孩子换气姿势不对导致的呛水,这些水可由鼻腔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如果水又比较脏的话,则容易引发中耳炎。

那么,看完上文,作为聪明的家长如何判断中耳炎你学会了吗?

文章来源:丁香园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zd/75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