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医师节镇江医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压轴
为庆祝年“中国医师节”
镇江市卫健委和镇江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联合推选出
“十佳医学老专家”。
他们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他们深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有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知名度。
他们虽已两鬓如霜,
但依然如蜡烛般燃烧着自己,
薪火传递着医学的神圣事业。
他们是谁,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田志宏
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主任医师
工作感言:职业生涯一件事,做一个合格的心理医生。
田志宏,男,年12月生。年2月毕业于江苏新医学院(当时由原南京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合并成立),现为主任医师。市精神卫生中心返聘专家,原江苏大学兼职教授、原省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原市医学会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顾问。
从医四十二年,在医疗、教学、科研、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方面均取得不错的成绩,先后共发表文稿、病例报告、论文、综述编著近20万字,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本人为镇江市心理咨询门诊、心理病房的开创者。
刘永义
镇江市妇幼保健院
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工作感言:医以济世救人,术贵巧妙精准。
刘永义,男,主任医师。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曾任南京军区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循环杂志编委,镇江市医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市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专家组、江苏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外知名杂志《喉镜》评审,南京军区睡眠呼吸疾病中心主任。现任江苏省生物力学委员会委、中国微循环杂志编委,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职教授。
毕业于锦州医学院医学系,医院著名耳鼻咽喉科教授孙济治。获军队科技进步医疗成果二、三等奖各一次、四等奖三次,记三等功一次,医院十佳医生。从事耳鼻喉科临床44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与复旦大学等学校合作,创用骨诱导材料下鼻甲成形术治疗萎缩性鼻炎等技术并被编入教科书。国内较早开展保留环杓关节半喉切除发音重建,空肠代食道下咽食道上端癌保留发音功能重建术。框架切除喉癌发音功能重建术,创用吻合血管小腿组织瓣修复鼻咽喉部难治性组织缺损,舌缩小术治疗喉咽平面OSAHS临床研究,平行切口腭咽成形术治疗重症OSAHS,大鼠咽炎模型的建立及咽后壁注射治疗咽炎的临床研究。颞骨次全切除治疗中耳癌,桥小脑角胆脂瘤切除术。发表系列论文40余篇,4篇被SCI,PubMed收录,专著1部。曾多次被镇江各大报纸及电视台采访。得到业界同行及群众广泛好评。
刘方刚
医院
骨科主任医师
工作感言:医生人生的价值在于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终生!
刘方刚,男,汉族,年2月出生。主任医师,骨科主任。
个人履历:毕业于南京医学院。从事骨科专业40年。现任医院骨科主任,大外科主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肢体伤残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损伤外科杂志》等杂志编委。医院骨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解放军肢体伤残治疗中心主任;曾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军区骨科专业委员会顾问,江苏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镇江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专业技术全面。可开展各种四肢脊柱创伤骨折手术,各类脊柱疾患(颈肩腰腿痛)前后路手术,脊柱侧弯、后凸畸形矫正术,各种关节疾病诊治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肩、髋、膝等),各类肢体畸形矫正术,肢体延长术,各种手足伤病诊治和显微外科手术,如断肢、断指再植、足趾移植手指再造、各种皮瓣、肌体皮瓣移植、骨关节移植、复合组织移植等手术。
曾获省级、军队科技进步或医疗成果奖16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3项,科技成果三等奖4项,四等奖7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级科技奖1项。在中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多部专业著作。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牢记使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同行的推崇。参加工作以来,其个人曾4次获南京军区“学雷锋标兵”,5次荣获军队三等功,年荣获二等功1次,中残联“肢体残疾康复贡献奖”,年获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颁发的“全国助残先进个人”。是江苏省“百名医德之星”、镇江市首届十大“健康卫士”和首届“镇江名医”获得者。有关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网、《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人民前线》、《扬子晚报》和本市多家媒体报道。
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访问医学中心。以学者身份访问美国、德国、英国、奥地利、土耳其、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他虽已届退休,仍坚守在工作一线,默默奉献。他经常说到,“医生人生的价值在于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终生!”
朱辟疆
医院
肾病科主任中医师
工作感言:坚持中西医并重,为广大肾病患者解除痛苦。
朱辟疆,男,年生,江苏镇江人,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江苏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六十载。
朱辟疆主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等各类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是国内最早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为数不多的医师之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创建了国内第一家县级中医院,是镇江市肾脏科的开拓者。其研发的“新肾炎康颗粒”、“新肾衰康颗粒”系列特色协定方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在省内外病人中有很高的声誉。
朱主任严谨求实,言传身教,毫无保留,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如今虽年近八旬,仍然勤勤恳恳的工作在临床一线,坚持每周工作5天,参与门诊、病房查房、病例讨论、临床带教等日常工作;其坚持学习、与时俱进,将自身融入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中,年其“朱氏肾病中医术”成功申报市级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获得江苏省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朱辟疆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任务,年其带领的医院肾病科成功通过“江苏省中医临床重点专科”验收,赢得了社会和广大患者的尊重与信任,医院影响力,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张圣德
医院
肝胆病科主任医师
工作感言:党的中医事业,是我的终身追求;防病治病,是我一生理想。
张圣德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在医院工作至今,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五十余载。
张圣德治学,博采众长,功在百家,追求实践,刻苦攻读,临证多悟。中医治疗涉及内科、妇科、儿科等领域,重视内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临床研究,尤其对肝炎和肝硬化腹水的诊治有独特经验,创立“柔肝降酶方”、“软肝健脾法”和“宣肺利水法”等治疗肝病的中医理论。他最早于60年代后期在医院建立鼓胀科,并领衔创立了肝病专科。其治疗肝病疗效赢得全国十余个省市和海外肝病患者的信任,数十年来直至今日,仍有外地患者慕名前来诊治,医院的发展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年一度被批准为“镇江市肝病专科”。其本人于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年获得镇江市卫生局“三等功”嘉奖一次。
张圣德言传身教先后培养了大批从事肝病研究的后继医生与高级人才,如今虽已年过八旬,任然坚强战胜癌魔,勤勤恳恳地工作在临床一线,门诊工作量日均达到五十人次以上。其与时俱进,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中,今年先后成功申报市级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并获得江苏省第二批名中医工作室建设任务,医院赢得极大的社会荣誉和良好的中医药发展机遇。
张蓝石
医院
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工作感言:淡泊名利,贵在奉献。
一、年-年
在大内科工作期间,多次带领医疗小分队在农村艰苦环境下,开展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等传染病的救治,并取得良好成效;
年文革阶段,坚守医疗岗位,成功抢救省著名中医外科专家金伯恭(当时出现大肠杆菌性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消化道大出血);
二、年-至今
主要从事呼吸内科工作,自年担任呼吸科主任,到退休前一直承担科内主要工作,为科室建设发展,新技术开展,人才培养,危重患者的救治作出应有的贡献。经过近20年努力,呼吸科成为省内一流专科,临床重点专科,成功救治了大量危重疑难患者。
三、在省内较早将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临床抢救治疗。
柯梦笔
医院
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
工作感言:不为良相,亦为良医。
柯梦笔,男,年1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曾任医院中医科主任,历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省中医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省中医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省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从医40多年来,柯梦笔以“不为良相,亦为良医”为座右铭,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肯定。先后获评镇江市市政府记功奖励、江苏省名中医、全国名中医候选人。
在临床工作中,柯梦笔爱岗敬业,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对远道而来或行动不便的患者,主动优先服务。对挂不上专家号的患者,其中多数是外地慕名来的患者,他都一一满足,不管多晚,都坚持看完最后一个患者。他的好口碑人人相传,职业生涯中多次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和匾额,被患者赞为“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好医生。
顾兆坤
医院
儿科主任医师
工作感言:“爱岗敬业,奋斗一生”
我年毕业,被分配到镇医附院,在儿科岗位上工作了55年。
工作第二年,我响应毛主席6.26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参加医疗队,奔赴农村一线,一年多吃住在农民家,白天去田头巡回医疗,晚上经常出诊,冬天冰寒地冻,有次深夜,家长用自行车驮着我出诊,受寒风侵袭,第二天发现,患了“面瘫”。夏天炎热,由于饥饿中暑,几次昏倒在田头。由于当时年轻,抢救成功率低,缺乏临床经验,并且感到做医生没有技术不行,从此“技术”烙印深深刻在脑海里,发奋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
通过下乡锻炼,我深感知识的缺乏,我决心勤奋学习,努力实践,做个好医生。我每晚坚持读书到深夜,休息天也不休息,我做了上千张的文摘卡和数万字的读书笔记,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医学是一个经验学科,我经常深入病房与家长沟通,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分析各种化验和辅助检查(会读片,看心电图,CT等),甚少误诊。
78年,十一届全会,邓小平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国家职称晋升开始了,经过剧烈竞争,我幸运拔尖晋升了。80年代,去上海进修学习,培养我成为儿科医疗骨干。
90年代,任命我为儿科科主任,我加强科室管理和建设,并建立了”病区重症监护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提高了患儿疾病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发展成为市临床重点专科(全院仅3个),我成为了市儿科学术带头人。
由于我对小儿心血管疾病潜心专研,多次协助心胸外科开展小儿先心病手术,在省内较早开展非开胸心脏介入手术。我热心医学会学术活动,受到省内同行们的认可,我被当选为第五届省小儿心血管学组副主委。
我还被省厅任命为省重点专科评审专家组组长,医院的评审,高级职称的评审等工作。
退休后,担任教学督导组组长15年,大约听过四百多位老师的讲课,使我院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医院新员工入职教育,我用五十年的工作体会,讲解“如何做一个好医生”,去年8.19首个医师节,我得到了市卫健委胡主任和金秘书长的接见和慰问,这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我将会继续发挥余热,回报人民群众。
袁志诚
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工作感言:纵有风雨,唯有向前。
袁志诚,男,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神经外科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江苏省神经外科委员会委员、颅脑外伤学组组长、江苏省急诊医学创伤学组副组长、镇江市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镇江市高级人才学会副会长。
年,袁志诚创建医院神经外科,并担任科主任至年。通过艰苦创业、技术创新,他将神经外科发展为市内领先、省内有影响力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从医四十多年的生涯里,他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有三十多项填补了市内空白、十多项填补了省内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先后荣获省新技术引进二等奖一项、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三项、江苏科医科技奖三等奖一项;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专业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中华级论文10篇。年被镇江市人民政府授予镇江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年享受国务院终身特殊津贴,年被省政府授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年被镇江市人民政府评为镇江市学术带头人,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全国劳模),年医院聘用袁志诚医师为终身教授。
现在的袁志诚还以74岁高龄一直奋斗在医学临床第一线,继续抢救和治疗了无数的神经外科病人。
徐锁青
医院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工作感言:作为一个医生就是要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就是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徐锁青,男,年9月出生,大学本科,中共党员,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初出校门,不怕苦,不怕累,医院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走上管理岗位后,他想方设法从严抓医疗质量关着手,努力改善服务态度,狠抓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90年代初期,医院的脑外科很落后,他带领大家迎难而上,在医院的脑外科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医院填补了空白。经过几年的努力,脑外科各方面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新项目,列如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脑动脉瘤夹闭术等手术,医院中名列前茅,徐锁青同志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科主任,荣立镇江市二等功和镇江市劳动模范。
多年来,徐锁青同志一直承担每年的军检主检工作。近几年来军检工作要求高,要求严,应征青年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越来越差,他作为军检主检一丝不苟地严把质量关,不达标者绝不放过。不管来自哪方面的情面,必须坚持原则。多年来他顶着压力冒着酷暑带领军检的医务工作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上级部门交给的军检任务,年年都得到镇江市军分区、市人武部以及市卫健委领导的表扬。
—END—来源:市医师协会、委宣传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zd/7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