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婴儿常见症状的正确处理方法吗

开心迎接新生儿的诞生,无论爸爸妈妈做了多少准备,仍不免感到惊慌失措,手忙脚乱,那么,对于婴儿的常见症状我们要怎么呵护才正确呢?新手爸爸妈妈必须了解婴儿常见症状的正确处理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湿疹

婴儿湿疹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的皮肤炎症,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大多发生在2-3个月的小婴儿,2岁以后发生湿疹的几率就会明显减小。病因比较复杂,与多种内外因素都有关系。

正确处理方法

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婴儿,建议母亲暂时避食,牛奶和其他的牛奶制品,人工喂养的小婴儿建议更换深度水解蛋白奶或者是氨基酸奶。在湿疹的缓解期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和皮肤保湿也是很重要的。不要让宝宝太干、太热、太晒,这些都可能刺激湿疹加重。此外每天要给宝宝洗澡,但尽量少用化学洗浴用品。湿疹密集成片或痒得厉害时,要及时带宝宝看皮肤科医生,涂湿疹膏缓解不适。

溢奶

在喂食后,因为宝宝贲门的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无法紧密的阻挡奶水逆流回食道,或是宝宝在吮奶时吸入过多的空气进入胃部,在打嗝时,宝宝往往会出现吐奶、溢奶的现象。在或者就是奶嘴开孔大引起的,这一口还没咽下去下一口又来了,容易呛奶。

正确处理方法

喂奶后不要立刻让宝宝仰卧,或抱宝宝来回摇晃,一定要选用合适的奶嘴。减少溢奶,每次喂奶后记得拍嗝,1-2个月的宝宝,一般不用枕头,但最好床垫倾斜15度,头高脚低。

中耳炎

新生儿中耳炎常表现为耳区胀痛、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当眼泪或是奶汁流进宝宝耳朵时,可能造成耳朵感染,患上中耳炎。一旦鼓膜穿孔,可见脓液从耳中流出,此时肿胀的症状反而减轻。

正确处理方法

如果孩子有不肯吃奶、夜间啼哭、磨擦单侧耳朵、部分听力丧失或耳朵出现排泄物等症状,就应该考虑是否为小儿中耳炎,应及时就诊,要注意喂养方法,洗澡或喂奶时都要小心水或奶水渗进耳朵。

流口水

婴儿的口腔较浅,吞咽功能又差,不能将分泌的口水吞咽下去或储存在口腔中,口水就不断的顺着嘴流出来,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学会主动吞咽口水后,这种现象就会慢慢好转或消失,还有6个月左右宝宝开始长第一颗牙齿,引起牙龈组织轻度肿胀不适,从而导致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

正确处理方法

可以帮宝宝用清水清洗口腔周围,让宝宝的脸部、颈部保持干爽,避免患上湿疹,注意不要用较粗糙的手帕或毛巾抹嘴,使用全棉、柔软、略厚、吸水性较强的小围嘴,尽量避免用含香精的湿纸巾帮宝宝擦拭脸部。

咳嗽

孩子咳嗽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是感冒引起的病毒感染,咳嗽是为了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而做出的一种机体防御反射动作。但如果咳得过于剧烈,影响了饮食、睡眠和休息,一定要鉴别原因,再对症处理。长期咳嗽如果不治疗可能会转变为肺炎,或者其他呼吸道疾病,因此出现咳嗽,一定要及时治疗。

正确处理方法

有些宝宝白天咳嗽不明显,而晚上较严重,这可能是晚上较凉引起,也可能是室内空气干燥造成,可以给宝宝喝温开水缓解,严重的话要吃止咳的药,咳嗽的宝宝在饮食上禁忌比较多。冷饮等寒凉食物就是大忌。此外,由于宝宝多数脾胃虚弱,过多吃寒凉食物,还会造成脾胃功能下降,更会导致咳嗽痰多。少量多次饮水,吃些梨、桃等水果,有助于缓解宝宝的不适症状,减轻咳嗽。

缺钙

缺钙的宝宝夜间往往哭闹。判断方面:多汗,与温度无关,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宝宝头颅不断磨擦枕头,久之颅后可见枕秃圈。精神烦躁,对周围不感兴趣,不如以往活泼。夜惊,夜间常突然惊醒,啼哭不止。前额高突,形成方颅。常有串珠肋,肋软骨增生,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常压迫肺脏,使宝宝通气不畅,容易患气管炎,肺炎。

正确处理方法

妈妈们医院保健科做个检查。1个月以上的宝宝,最好每天2个小时在户外活动。

肠绞痛

有一种哭闹,总是傍晚或凌晨哭闹,而且不容易哄,这往往是肠绞痛造成的。在婴儿未满4个月之前,其肠壁神经发育还不成熟,肠道蠕动不规则,容易蠕动过快,纠结在一起而导致痉挛疼痛。婴儿肠绞痛的发作时间有2个高峰,分别是下午4点至8点和凌晨零点前后。肠绞痛发作时,宝宝多以高分贝的哭声和握拳踢腿的动作来表达。

正确处理方法

妈妈可抱着宝宝安抚他,或是轻揉宝宝的腹部,缓和肠痉挛。

大便

便秘:多见于人工喂养宝宝,多为饮食不当、饮水少所致。排大便困难,大便很干,呈颗粒状,往往几天才大便一次,还可出现腹胀、不安等表现。腹泻:每天大便10次以上,呈水样,量较多。常见脱水表现如: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眼泪少或无眼泪、小便少或无、皮肤弹性差等,精神不振、不吃奶等。

正确处理方法

便秘:人工喂养的宝宝可喂宝宝含益生菌成分的配方奶,可缓解便秘;腹泻:应及早就诊,注意婴儿用具等的消毒。大便中有泡沫,往往是有肠道感染引起的;大便中奶瓣往往是消化不良的表现;大便中带血,可能是更为严重的疾病(如肠套叠)及时就医。

发烧

婴儿发烧的主要两个原因:外在因素: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内在因素: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3其他因素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正确处理方法

6个月以上的婴儿才能“考虑”用退烧药,退烧药也是要体温到38.5℃以上才用,低烧不用使用。宝宝高烧不退应及时就诊。

以上这些就是婴儿常见症状和正确的处理方法,新手爸妈要了解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zd/696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