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耳科学杂志年第3期精彩内

临床研究1.硅胶鼓室支撑片用于中耳手术的安全性验证魏兴梅冯国栋陈龙云王晓喆高志强对于中耳黏膜病变严重的患者,中耳术后鼓室粘连会造成鼓室含气腔减小,从而影响中耳振动,导致听力不佳[1,2]。有研究证明硅胶材料用于鼓室成形术中可有效防止鼓室粘连[3,4],医用硅胶材料理化性质稳定,具有惰性、无毒性的特点,对人体组织反应小,并且可长久存在,耐老化,起到支撑和阻隔的作用[3-6]。目前医用硅胶材料已广泛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包括可长期留置的人工肺、人工脑膜、乳房假体、鼻梁假体、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耳蜗电极等[7],经多年临床应用显示产品性能稳定。目前未见国内外专用于中耳手术防止粘连的硅胶产品,也未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系列研究。另外由于中耳腔的特殊生理功能,其通过咽鼓管与外界相通,内耳圆窗膜的渗透作用等,硅胶材料的应用是否会导致感染或加重炎症,甚至影响内耳功能,尚未见有研究报道。医院设计并委托上海威宁整形制品有限公司(III类医疗器械生产资格证号:)加工生产硅胶片。通过动物实验验证鼓室硅胶支撑片的安全性。由于豚鼠听觉灵敏且与人类听力水平相近,耳道宽、短、直,鼓膜面积较大[8],便于手术操作,我们选用豚鼠为实验动物,通过将硅胶片植入中耳腔观察鼓膜、鼓室情况及鼓室黏膜炎症和测试听力情况以验证该产品的安全性。本研究经过医院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XHDW--)。2.天内大龄儿先天性耳廓畸形无创矫正长期疗效观察钟贞刘玉和张俊波

张燕梅任蕾秦瑶肖水芳

先天性耳廓畸形(congenitalauriculardeformity,CAD)发病率较高,在各国新生儿中其发生率为15-55%[1,2]。耳廓畸形不仅影响患者容貌,而且会给患者和其家人带来心理压力,患者往往会被同伴嘲笑,甚至校园霸凌,造成患者焦虑、不自信、社交障碍等社会心理问题[2-5]。虽然有30%患儿CAD可自行恢复[6],但在临床中仍有相当多的CAD需要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治疗。3.人工耳蜗植入者EABR和行为测听电流级阈值相关性研究唐鸣张盼盼邓红霞沈毅

成立新王凯沈志森史文迪

随着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逐渐规范和成熟,越来越多的低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开始进行人工耳蜗植入,人工耳蜗的术后评估和调试技术也随之发展,对于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准确的判断阈值(T-level)和最大舒适强度(C-level)对于调试十分重要,然而阈值和最大舒适阈的测定多采用主观行为测听方法,低龄儿童很难主动配合完成听力测试,不仅受患者情绪、注意力及检测人员经验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且每次要花费较长的调试时间。即使达到较满意的效果在很多情况也难以准确地测定T、C-level[1]。4.个耳聋高危家庭孕前致聋基因变异分析及遗传咨询李琼梁鹏飞王淑娟

李薇王剑邱建华查定军

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我国新生儿先天性耳聋的发生率约为1/0-3/0[1,2]。2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听力言语残疾者人数为万[3],耳聋严重影响我国出生人口素质及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者两者共同作用导致耳聋的发生,其中遗传因素占50%以上[4,5]。因此,如果在婚前或孕前对有生育需求的育龄夫妇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及相关遗传咨询,可以明确遗传学病因,为该家庭的生育计划进行风险评估,有效预防聋儿出生。5.大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早期评估刘日渊王倩康烁烁

张淼冀飞李佳楠

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治疗双耳重度和极重度耳聋最有效的方法。按照与语言习得的先后关系,耳聋可分为语前聋和语后聋。语前聋,即语言习得之前产生的听力障碍。双耳重度或极重度耳聋的患者,即使佩戴助听器也无法满足听力提高及言语习得的要求。对于语前聋患者,年指南推荐的手术年龄是12月龄~6岁[1]。而大于7岁者则被划分为大龄。大龄语前聋患者作为特殊的耳聋群体,其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康复与6岁以下语前聋儿童不同。Susan和Waltzman在早期研究就已报导,大龄患者与儿童相比,康复程度有限[2,3]。而在康复早期,患者也很难完整地完成言语识别率的评估。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听觉行为分级量表(Categoriesofauditory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量表(Speechintelligibilityrating,SIR),两者属于诺丁汉早期评估系列,简单易用,而且不同评估人员评估的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4-6]。但也有学者报导CAP和SIR的天花板效应,可能导致部分信息的缺失[7,8]。国内有学者引入数字化远程评估系统(electroniccognitiveassessment,E-CAS)结合CAP和SIR评估患者认知恢复[9]。6.海南地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前病原菌培养结果分析李新建刘明波刘军韩维举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化脓性炎症,病程较长,易反复感染,治疗难度大[1]。由于海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及气候环境的差异,CSOM发病率也有不同。为提高CSOM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常需要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因此,为了研究海南地区CSOM手术患者术前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本文医院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对其深外耳道或鼓室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对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如下。7.利用自体肋软骨两期修复部分耳廓缺损李晶晶胡金天王冰清

王悦钱瑾刘暾

耳廓因其复杂的解剖学亚单位,众多的解剖标记点和特有的三维立体特征在头面部美学形态中占有着独一无二的位置[1]。耳廓突出的解剖位置也使其成为外伤的好发部位。获得性耳廓缺损的最常见原因为咬伤(35%-72%)[2-4],其次为钝挫伤、肿瘤、烧伤、耳整形术后的并发症等[5,6]。耳廓的畸形或缺损不仅会影响面部的美观,更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7]。如何使再造耳廓拥有更好的形态质地,值得整形医生的不断探索。自年7月至年11月,我们对15例部分耳廓缺损患者,行一期行自体肋软骨修复缺损、耳后-乳突区皮瓣覆盖支架,二期将耳支架及其深面的筋膜组织一并掀起,耳后、乳突区创面植中厚皮片,形成耳颅角,取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8.双侧对称高频SNHL伴耳鸣患者耳鸣特征分析管锐瑞张波李萍王艳琦

武洒洒罗彬孙家强孙敬武

耳鸣是耳鼻咽喉科极其常见的一种病症,也是许多全身性疾病及局部疾病表现出的一种症状,且激发和影响因素极多,常与病人的心理状态又有密切关联[1]。因此,为了能针对性选择治疗方法,包括合理用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痛苦,就要求我们对耳鸣要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临床上许多患者常伴有高频听力损失,其耳鸣特点是什么?与听力损失是否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有些纯音听力基本正常的情况下,依然有耳鸣。故我们将听力正常耳鸣患者与双侧对称高频耳鸣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以期指导临床。9.例感音神经性聋患儿的病因分析戴继任徐彬郑静

林乐希刘佳付勇

耳聋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共有耳聋患者3.6亿,其中儿童占8.9%。我国残疾人群有万,其中7岁以下的聋哑儿童数量高达80万,每年新增约11万聋儿[1]。据统计,重度听力丧失的新生儿约为0.1%,其中一半属遗传性耳聋。另外还发现许多迟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患者的发病是由于自身的基因缺陷或因基因缺陷和多态性造成了对致聋环境因素易感性的增加而致病[2]。因此,遗传性耳聋的分子病因学研究非常重要。10.耳源性颅内并发症20例临床诊疗分析张敏颜旭东纪彩丽

张婵媛曹松丽付涛

中耳炎的并发症分为颅外并发症和颅内并发症两类,其中耳源性颅内并发症分为硬膜外脓肿、硬膜下脓肿、脑膜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脑积水。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耳源性颅内并发症常常危及生命,是中耳炎性病变最严重的并发症。尽管有研究显示抗生素及影像学的发展降低了过去20年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然较高[2]。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中耳炎及其颅内并发症的发病情况不断发生变化,为了熟悉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便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本研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分析如下。11.耳内镜下处理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临床疗效分析胡兴家余涛周顺华CMEC较为少见,但随着耳鼻喉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病例相继报道并得到治疗,传统的显微镜手术需要牺牲较多骨质及气房,中耳及外耳生理结构破坏较多,并上鼓室前隐窝、面隐窝及鼓室窦等隐匿部位容易残留胆脂瘤,而近年来耳内镜技术的发展,在处理中耳病变方面体现出一定的优势,本研究对耳内镜处理CMEC的疗效进行分析,并评估手术的安全性。12.侧颅底病变手术入路总结及内镜在侧颅底的应用探索王方园张驰侯琨杨仕明侯昭晖侧颅底是连接面部、颈部及颅脑的重要结构,基于解剖,可分为鼻咽区、咽鼓管区、听区、关节区及颞下区。侧颅底的病变因解剖位置及组织学性质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其治疗目前以显微镜下手术切除为主。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基于术者的手术操作水平,病变位置、破坏范围及病理学特征,同时还需要考虑诸如听力功能、面神经功能等问题[1]。13.儿童急性中耳炎与环境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王新兰王梅徐百成王金艳钟翠萍急性中耳炎(acuteotitismedia,AOM)是中耳黏膜急性感染性的炎症,病变主要发生在鼓室,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造成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甚至迁延不愈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给患儿及家长带来较重的负担[2]。该病在儿童中发病率很高,一个重要原因是儿童咽鼓管具有短、平、宽的解剖特点,不恰当的喂养方式,奶液或者是一些水逆流到中耳腔,导致感染。另一个原因是儿童身心发育不全、免疫力不高导致AOM的发生。14.OVEMP在梅尼埃病和前庭性偏头痛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张永春曹忠胜贾松涛韩雨罗颜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多以中低频为主且具有波动性,还可伴有耳鸣、耳闷等不适。反复眩晕发作的发病特征以及长期发作后引起的永久听力损害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1]。梅尼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听力学检查,同时,借助一些辅助检查,如甘油试验、耳蜗电图、双温试验、内耳钆造影检查等。15.音乐背景对听觉时间分辨率的影响姚依凡胡旭君时间分辨率指的是听觉系统检测声音刺激的快速和突然的变化并区分两个声音刺激之间的最短时间间隔的能力,能参与连续语音和独立间隔的识别。时间分辨率在语音识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困难的聆听情况下。时间分辨率很可能是语音感知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其评估可能提供关于中枢听觉神经系统的神经完整性的信息[1]。听觉损失造成的时间分辨率障碍可能会导致语言发展迟缓,学习效率低下,难以理解所听到的内容[2]。基础研究1.出生后小鼠耳蜗发育过程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表达分布刘文静丁小琼王旭东杨军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MobilityGroup,HMG)是一类进化高度保守的非组蛋白,主要分布在真核细胞的胞核内。根据HMG分子量大小、结构相似性和DNA结合特性,将其分为HMGA、HMGB和HMGN家族[1],其中HMGB家族表达最为丰富。HMGB家族又包括HMGB1、HMGB2及HMGB3。在HMGB家族3个成员中,HMGB1研究最多最深入。HMGB1在胞核中主要与DNA结合,参与细胞复制、DNA的重组、基因转录等生命活动[2]。HMGB1不仅在肿瘤、炎症、创伤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3-5],也可作为转录因子及生长因子,参与多种细胞分化及增殖过程,例如脊髓细胞及骨骼肌细胞再生、内皮细胞增殖及神经元分化等[6-9]。研究发现,HMGB1在内耳组织表达的变化与阿卡米星及顺铂对大鼠的耳毒性作用密切相关[10,11]。方佳等[12]报道HMGB1表达分布在正常成年小鼠耳蜗中Corti器感觉毛细胞、Deiters细胞及螺旋神经元,这表明HMGB1可能在听觉功能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报道HMGA家族成员之一的HMGA2在发育中小鼠耳蜗呈时空特异性表达,并与耳蜗发育密切关联[13],HMGB1在正常小鼠耳蜗发育过程中是否也有类似作用,目前尚无文献报道。为此,本研究拟通过观察HMGB1在出生后不同鼠龄小鼠耳蜗中的时空表达分布,分析其在小鼠耳蜗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从而为耳蜗发育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2.水杨酸钠诱导大鼠耳蜗中DAPK1表达改变翟思佳黄巧廖行伟刘宇超尹时华水杨酸钠作为临床常用药品之一,特别是在西方国家被广泛大量使用。大剂量的水杨酸钠可以对从耳蜗到中枢神经的不同听觉系统层次造成听觉损害,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的损伤尤甚[1,2],并可体现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改变[3,4]。水杨酸钠对听觉系统毒副作用中最明显的三大症状是耳鸣、听力下降和言语认知能力减低[5],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水杨酸钠可以引起可逆性的耳鸣,有文献报道给予水杨酸钠mg/日,持续两周,即可建立耳鸣动物模型[6]。目前对于水杨酸钠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尚需进一步研究。3.经颅中窝人工耳蜗植入开窗点定位的解剖学研究向斌康丽丽陈银忠人工耳蜗是一种可以使重度、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重新获得听力的装置[1]。目前主要采用经面隐窝-后鼓室径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改进这些问题,于年Colletiv等[2]首次提出经颅中窝人工耳蜗植入术(Middlecranialfossacochlearimplants,MCFCI)。该术式利用耳蜗在颞骨岩部骨质下方的解剖位置,通过在颅中窝底板下对耳蜗底转进行开窗植入电极。本项研究主要是通过在尸头上进行颅中窝入路耳蜗及周围结构的解剖,以探索出一种颅中窝耳蜗底转开窗点的表浅定位方法。4.基于集总参数模型的人工耳蜗圆窗植入位置对残余听力影响分析倪广健庞嘉高搏

蒋刈戴朴明东

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治疗重度到极重度感音性耳聋的有效方法。低频残余听力能够让患者具有较好的言语识别及音乐鉴赏能力,因此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保护患者残余听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人工耳蜗通过圆窗植入时的不同位置对残余听力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首先基于医学影像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耳蜗圆窗膜进行建模,将其简化为椭圆形平板结构;随后计算分析了10种人工耳蜗电极在圆窗上的植入位置对圆窗膜刚度变化的影响;进而通过集总参数模型预测了不同圆窗植入位置对残余听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圆窗中心沿长轴方向偏移较远的植入方案可以帮助有效保护残余听力。5.泛素E3连接酶Nedd4L介导Pendrin降解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桂村张碧君赵彦艳耳聋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临床上以听力丧失为唯一症状的非综合征为主,部分合并其他系统异常综合征[1],常见的突变导致非综合性耳聋的基因有GJB2、SLC26A4和线粒体DNA12SrRNA(m.AG和m.CT),这3个基因已作为临床耳聋的常规检查基因。年,天津市妇婴儿童保健院的肖彩霞等人对94例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儿童进行常见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RNA)共20个突变位点的检测,SLC26A4(PDS)基因阳性例数15例,皆位于双侧听力下降组,其中纯合突变者5例(皆位于IVS7-2AG位点),复合杂合突变者4例,杂合突变者6例,检出率高达15.96%仅次于GJB17.02%[2]。综述1.RECK基因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李文文宋少鹏马秀岚反转录富含半胱氨酸蛋白(RECK)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转录抑制基因,其表达与鼻咽癌、口腔鳞癌,中耳鳞状细胞癌,喉癌,食管癌等多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及转移存在负相关关系,其抑制肿瘤侵袭及转移的方式是通过抑制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和血管生成而实现。本文对RECK基因结构与表达、RECK抑制肿瘤侵袭与转移的机制、RECK与多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关系进行综述。2.面神经隐窝相关解剖测量结合影像测量研究进展郝嘹亮宋志民随着人工耳蜗手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从中受益。由于颞骨结构精细、复杂、面神经隐窝空间狭小,为了确保电子耳蜗装置的成功植入,必须掌握每例患者面神经隐窝的解剖特点,目前唯一可以客观准确参考的依据是影像技术。头颅颞骨标本充分暴露解剖结构后进行观察和测量,为我们提供了各解剖标志之间的空间位置和大致距离。而术前通过对颞骨高分辨率CT(HRCT)面神经隐窝相关解剖测量,来了解手术中最大可切除范围,能使耳外科医生在术中精确定位、减少面神经损伤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及指导价值。3.圆窗龛在内耳给药方面的临床意义及其解剖分析何武辉司瑜张志钢圆窗龛是中耳鼓岬上圆窗凹及周围骨壁组成的龛状结构;由前壁、后壁、上壁围成,龛底为圆窗膜,连通中耳及内耳,具有渗透性,在内耳给药治疗内耳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经圆窗龛-圆窗膜途径的内耳给药方式能够明显提高内耳的药物浓度而降低全身利用度,但是目前尚缺乏临床指导标准,个体治疗间药物剂量及疗效存在差异,其中圆窗龛的解剖学差异被认为是主要因素。而圆窗龛在此方面缺乏系统全面的解剖资料。本文对圆窗龛在经圆窗龛-圆窗膜途径的内耳给药方面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解剖进行综述。4.软骨及软骨复合物在中耳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温雨婷刘勇智随着耳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和基础研究的深入,更多有效的自体材料作为移植物被探索利用,其中软骨材料因其独特的组织学特性、应用方式灵活多变,在耳外科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软骨技术在鼓室成形术中作为移植物较传统筋膜相比,不仅获得了更好的鼓膜穿孔愈合率、良好的听力效果,更在鼓膜大穿孔,鼓膜钙化,粘连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等一些复杂情况中显示了极大的优势,远期效果优于传统筋膜,并在上鼓室外侧壁、外耳道后壁及听骨链重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理想的移植材料,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5.儿童前庭功能检查进展仵倩徐百成郭玉芬儿童眩晕患者作为眩晕症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仅对治疗的反应好,比成人恢复快,而且前庭功能检查方法与成年患者存在明显区别。然而从事眩晕工作的临床医师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zd/68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