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耳癌 >> 疾病预后 >> 一些对话

一些对话

潘:给我们带来两个启示。第一个是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避免我们自身成为次生帝国主义者。因为我们自身始终是一个在世界体系当中较大的国家。

印尼实际上是一个大国,是很有发言权的国家,有两亿人口左右。虽然不整合,是“千岛之国”,其实有一万多个岛屿,但是总的面积很大。其次有一个蛮负面的事情。哪怕我们在东帝汶事件中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链条,并且印尼是错误的。但印尼对东帝汶的发展是错误的吗

?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是一个很正当的选择、理性的选择。我们不应去用正确或错误来衡量它。不管印尼是不是次生帝国主义者,但是印尼对东帝汶具有原罪。哪怕没有原罪,也会做出这种选择。即使没有原罪,我们看到东帝汶

不断加深独立、自觉的倾向,其中有若干的环节。但是,东帝汶的这些历史环节,每一个都是现实存在的。进一步去想,这每一个环节,也可以是被制造出来的。虽然东帝汶是现实存在的,但是它独立的每一步,可以通过stepbystep,一步步建立、规划出来。这里面的每一步,我们可以用编造把它填补起来。我们可以通过捏造,把它塑造出来。

所以对我们的启示,讲“打铁还需自身硬”,但是从制度的角度来说,打铁光靠自身硬是不行的。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进程。

李:印尼人口2.6亿,世界第四位,人口体量是不小的,但是过于破碎。历史上的满者伯夷等,实际上控制的地方很小。它自古以来在地方上应该有很多的官吏,统一的大的区域很少。

潘:而且虽然有官吏,有可能官吏与当地的政府联系要弱于和其他相近地域政府的联系,例如马来西亚等。

李:这些岛屿应该是每一个岛或许都可以发展出较为地方性的文化。

潘:菲律宾也是这个样子。

张:成为次生帝国其实是很悲哀的,很多东西都不是本国国内的,例如武器是从别的地方过来的。

李:次生帝国也要看实力的。印度是典型的次生帝国主义,英国在印度土地上的东西,他都继承。

到年,帝力人口增长了不下五倍。有文化的东帝汶人发展起来,但殖民主义类型的经济类型仅能提供有限、低下的工作。年轻人通过印尼语与外界接触,认识到被殖民化的现实。年轻东帝汶人的童年经历了大屠杀与计划镇压。雅加达加深、扩展了东帝汶民族主义。

鼓励天主教化使苏哈托政权不经意削弱了自身的目标,即阻止东帝汶独立。雅加达政权在东帝汶宣扬天主教,到年代末期,东帝汶已经成为天主教的。梵蒂冈决定对东帝汶教徒直接管理,不再依赖印尼主教团。东帝汶教会配备了本土教士,教士阶层变得认同于一个受到粗暴殖民化的种族的民族主义。

年底,苏哈托认为某种有控制的公开化已经到来,将这片国土开放。

国际上,冷战正走向终结。葡萄牙加入欧共体,其领导人运用否决权组织欧共体与东盟发展商贸关系。年,第一次海湾战争开始。在非洲,类似东帝汶事件在埃塞俄比亚发生。大赦国际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迄今,国际人权运动有增无已。

7.关于东帝汶相似的案例埃塞俄比亚的讨论

婷:埃塞俄比亚时间是77年门格斯图发动了政变成为主席,然后实行独裁统治。但是在年,他们结束帝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之后,门格斯图实行的独裁统治。厄立特里亚是以联邦的形式和埃塞俄比亚形成一个政治的联邦,而此时却把他们作为一个省,厄立特里亚一直在进行民族独立的运动。这时候他们在埃塞俄比亚本土民众的支持下,发起了反政府武装的运动最后取得成功。的确与东帝汶是相似的。

李:埃塞俄比亚是二战的时候被意大利入侵,但是实际上没有完全的屈服。

潘:埃塞俄比亚的皇权反而在意大利入侵后被巩固了。

李:对。当时统治的皇帝是海尔赛纳西一世,反而成为了抵抗的民族领袖。意大利当时的势力也是比较弱的,受到游击战的打击。

潘:但是最后意大利人动用了毒气,最后还是赢了。

李:当时埃塞俄比亚在意大利入侵之前可以说是非洲唯一的一个独立国家,算是比较有实力和个性的一个国家。而且埃塞俄比亚本来就是属于东非的一个比较大的帝国。

张:那现在厄立特里亚状况如何?

潘:现在埃塞俄比亚已经开始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学的是中国的模式。埃塞俄比亚在厄立特里亚战争中受到拖累,拖到近几年才开始恢复。

李:实际上它后来又陷入了长期的内战。而且厄立特里亚属于埃塞俄比亚的港口,失去了厄立特里亚之后,埃塞俄比亚就相当于一个内陆国。

张:那埃塞俄比亚就相当于一个高原。

潘:门格斯图也是实行军事独裁,把国王推翻之后,建立了一个军人政权。后来埃塞俄比亚内战的前奏开始,一直到现在,大概近十年开始恢复。

随着东帝汶的“开放”,印尼投机客涌入。私有企业被东帝汶人解释为雅加达的诡计,要把他们降低为少数群体,以便为以后投票靠多数群体做准备。最有名的外来访客是教皇约翰·保罗。东帝汶人首次组织独立示威,但斗争焦点已经由疏落山区的武装集团转向了大批城市化青年。

年11月12日凌晨,圣克鲁斯惨案发生,并被国际知晓,引起喧哗。苏哈托被迫解除相关军官的职务。游击队的首领在年得到公开审判。

圣克鲁斯惨案后,镇压依旧,东帝汶第一次成为印尼国内一个公开的政治议题。媒体技术的发展使政府对信息的垄断开始瓦解。外交部长阿里·阿拉塔斯认为,东帝汶就是“我们鞋里的沙子”,苏哈托则说它是“我们脸上的丘疹”。一些印尼亲历东帝汶调查现状,更有学者公开陈词支持东帝汶的独立。印尼政治东帝汶化最显著的证据是东帝汶学生精心策划并闯入了苏哈托对参加APEC的克林顿与其他元首的欢迎会。这一行动的成功致使东帝汶青年与穆斯林投机客之间的冲突日益频繁,最后以年的城市骚乱告终。新移民被迫逃回家乡西里伯斯岛和爪哇。雅加达政府派遣新的军队,开展逮捕与野蛮行径。伊斯兰教徒对苏哈托提出要求惩治当地基督徒,苏哈托考虑到宗教因素会影响政权稳定,并未采取行动。

这一切导致美国政策逐步而显著的改变。美国在联合国人权大会上投票反对印度尼西亚;国务院阻止出售某种军用飞机。克林顿在东京G7会议室责备苏哈托,并重启印尼-葡萄牙会谈。国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yh/8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