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上下交损当治其中rdqu

王廷峰说热透灸,西医说放化疗

恶性肿瘤以频发生、多部位、易死亡等特点列为现代社会的顽疾之一。中医认为恶性肿瘤病机复杂,其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结毒聚,日久积滞而成。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终末期或者持续接受现代医学的治疗后,临床表现更加繁杂多端,体现为“上下交损”。根据中医整体观的核心思维体系,中医治疗更需要删繁就简,抓住核心,所谓“当治其中”。

1“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的历史源流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的理论雏形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终始》和《素问·五常政大论》提出“上病下治”和“下病上治”的理论依据,但没有明确说明“上下俱病”的治则或治法。从《素问·玉机真藏论篇》“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六腑之本也”和《素问·平人气象论》“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及“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等论述,已经揭示出中焦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者土也,治中央”和《素问·五常政大论》“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等论述,均已经初具治中思想。张仲景继承和发展了《内经》重视脾胃的临床治疗思想。纵观六经病变各个阶段的治法,其中均将“保胃气”放在重要位置,顾护人体后天之本,使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充足。李东垣提出“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认为脾胃属土居中,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不论何脏受邪或劳损内伤,都会伤及脾胃;同时,各脏器的疾病也都可以通过脾胃来调和濡养、协调解决,提出“治脾胃之所以安五脏”。张景岳在《类经·论脾胃》中认为“脾胃为脏腑之本,故上至头下至足,无所不及”,从另一个方面提出“治五脏以调脾胃”,暗示脾胃引发疾病和传变的广泛性。经历漫长的时间积累,历代医家发展创新,终于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卷一·虚劳》中的一个医案,即“某,神伤精败,心肾不交,上下交损。当治其中。参术膏,米饮汤调送”中明确提出了“上下交损,当治其中”这一战略性的治法理论。叶氏主张上下俱见虚损病证,应重视后天之本,调治中焦脾胃,继承补脾升阳,注重养阴和胃。由此理论萌芽、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可见,脾胃在脏腑中的重要地位是因为其输布水谷精微、交通上下和灌溉四旁,人体正气因而生生不息,脏腑皆能安和。若中气失运,水谷精微不能布散,难以荣养他脏,则上下交乱,诸恙蜂起,百病丛生。

2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为“上下交损”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形成与气滞、血瘀、痰凝、毒聚和饮食劳倦等诸多因素有关,表现为脏腑、肢体、关窍等病变,而且表现形式多样。肿瘤患者一旦确诊后,常规接受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一种甚至多种方式同时或者序贯治疗,使得患者临床表现更加繁杂,到了终末期更是诸证蜂起,可以概括为“上下交损”。上部的症状可能有眩晕、耳鸣、目涩、鼻塞、鼻衄、泛酸、嗳气、口中异味感、牙龈肿痛、齿衄、咳嗽、纳差、恶心、呕吐、面色黧黑或白等,下部的症状可能有腹胀、腹痛、腰膝酸软、便秘、泄泻、黑便、里急后重、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此外加之全身的症状,如神疲乏力、疼痛、发热、皮疹、紫癜、四肢麻木、睡眠障碍等,使得肿瘤患者就诊时候主诉繁多,痛苦不堪,甚至悲观厌世。

3肿瘤患者治疗以调中为要

针对肿瘤患者“上下交损”的临床表现,尤其是肿瘤晚期或者被过度治疗的患者,中医治疗上不能面面俱到,需要谨守病机,以调中为要,即所谓“治在中焦”。因为脾胃职司受纳、运化水谷精微,通过脾气散精,输布到脏腑经络、骨、肉、肌肤,奉养周身上下内外,从而改善一切虚损见证。另一方面,脾胃为中州枢机,两者共主升降之职,一旦脾升胃降运动功能失常,则因肿瘤导致的气滞、血瘀、水停等病机,将因枢机停运,升降不能而无法扭转。如若中焦得治,脾能升,胃能降,则精微能输,气血得行,诸邪能祛。

3.1扶正以补中为先

临床观察发现,肿瘤患者无论是频繁接受现代医学何种治疗方法或是抗癌类中药的治疗,都将不同程度地损伤脾胃功能,使得水谷精微就不循常道运化,痰、湿等新的病理产物接踵而至,日久渐成瘀积,瘀积不散,继而萌生新的肿块。这个病理过程中,如果不顾护正气,使脾胃进一步衰败,给接下来的治疗带来困难。结合肿瘤患者大多病久不愈,气血俱虚,脾胃功能减退,进一步损伤正气的特点,在治疗方面必须重视中焦功能恢复正常,一方面使气血有源,脏腑得充,另一方面,脾胃健运,脾升胃降,纳新而排浊,气机顺畅,脏腑功能恢复,癌毒无以产生,从而稳定瘤体,遏止复发与转移。因此,补益中焦要贯穿恶性肿瘤的全程治疗。从脾胃治疗恶性肿瘤由来已久,结合目前中医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案,防治肿瘤中时时不忘扶正,扶正又以调补脾胃为先,从而发挥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优势,有助于积极控制恶性肿瘤的发生、进展及预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

3.2祛邪以伤脾为禁

热毒蕴结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无论人体自生内热或者外来邪热,若不能被机体迅速清除,久稽体内,热或炼血液成瘀血,或灼津液成痰,热再与痰、瘀等有形实邪相结形成热毒,热毒阻塞于经络或者脏腑,就形成肿瘤。尽管清热解毒是现代中医师治疗肿瘤的常用手段,但是并不适合东南沿海的患者,因为素体上热中寒,不耐苦寒药物,而清热解毒药物大多苦寒。并且,化疗之后多消化道症状明显,多现脾胃虚寒症状,更不宜妄用苦寒清热解毒药物,所以需顾护脾胃,调养后天之本为先、为要。

3.3调摄以碍胃为忌

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大多非常重视饮食调摄,但是听信网络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yh/797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