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款有中医思维的三伏贴
气温升高带来汗水的增多,身体会告诉我们夏天来了。“天人合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古人善体察,提出顺应天时的养生理念。今天懂养生的人都不愿放过“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大好时机,而三伏贴也成了很多人夏季养生的重要选择。不过想要真正发挥三伏贴的全部功力,绝不仅仅是借助天时这么简单,只知道什么时间贴是远远不够的,贴什么(好方+好药+精心炮制)和怎么贴(专业医师团队根据贴敷者体质制定个性化贴敷配穴方案)也同样重要。
来了解一下行知堂“至阳三伏贴”如何做到的。
曹文忠主任医师
行知堂“至阳三伏贴”贴敷主持人
三伏贴本质上是一种“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穴位的双重作用发挥疗效。选择在三伏期间贴敷,旨在借助“天时”的力量发挥更大的效用,好比当年诸葛兄借助的那场“东风”。
“至阳三伏贴”的首次贴敷时间更是选在了阳气最为隆盛的夏至前后,而总共6次的贴敷,则一气贯穿了夏至到三伏前中期这段绝佳天时。
第一贴:6月20日—6月26日
第二贴:6月27日—7月3日
第三贴:7月4日—7月10日
第四贴:7月11日—7月17日
第五贴:7月18日—7月24日
第六贴:7月25日—7月31日
行知堂个性化至阳三伏贴
什么叫个性化?
填写由专家团队精心设计的问诊单,充分了解您的身体状况后,由专家为您辨证取穴。
什么叫至阳?
在夏至前一天开始的一周内,开始首次贴敷,并增加大补元阳的涌泉贴
传统三伏贴选取的贴敷日期是头伏、二伏、三伏的第1天。而“至阳三伏贴”的第一贴选择从夏至前一天开始的一周内,(6月20日——6月26日),其中道理何在?“夏至一阴生”,夏至当天已有一丝阴气从地下生起,到三伏天其实已是湿热酝蒸,而非至阳之时。所以“至阳三伏贴”选择夏至节气前后开始首次贴敷。
“至阳”三伏贴的另一层含义来自于:大补元阳的涌泉穴贴敷。
二脚底的涌泉穴为肾经的井穴,肾为先天之本,元阳藏于肾,因此在阳气隆盛之时,贴涌泉穴可以起到大补阳气的作用。在整个至阳三伏贴中,涌泉穴要贴敷18次。
除涌泉穴,行知堂至阳三伏贴总共贴敷6次,每周贴敷1次,疗效因此更加持久。后续的贴敷时间,也兼顾到了三伏天时,地表蓄积热量对人体影响的地气因素,真正实现了天地人三方因素共参的理想治疗原则。
曹主任临床经验也证实,“至阳三伏贴”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三伏贴。
伏贴有何不同?
曹主任根据多年经验改良配方,行知堂诊疗团队亲自监制、测试,制作伏贴和鲜药汁。专业团队全程把控从药材原料到炮制,打粉,做贴,直至包装。例如炒白芥子,由行知堂专业药师用柴火铁锅细心炒制,每一个环节的极致用心都是为了保证贴敷效果最优。
我们采用远程贴敷
无论您在哪
都可以享受到专属自己的三伏贴
个性化贴敷配穴方案
结合图文并茂的取穴指导
让您在家贴敷变得如此简单易行
贴三伏贴再也不用担心排长龙啦
适宜人群
以下人群会收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反复感冒、咳嗽难愈等,过敏性疾病:鼻炎、结膜炎、中耳炎、湿疹等,效果尤为显著;
成人的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疾病
尤其是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
反复发作疼痛类疾病
痛经、轻型颈肩腰腿痛、胸腹痛,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以下人群虽然疗效较缓,但非常鼓励贴敷。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厌食、腹胀、腹泻等,其他内科杂病:遗尿、惊风、口舌生疮
成人虚寒性体质
平时有怕冷怕风的情况
禁忌人群
1、心脏病、肾病、肝脏疾病者
2、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患者
3、有咯血症状患者
4、孕妇
5、有严重药敏史
6、瘢痕体质或穴位处有皮肤溃损
7、恶性肿瘤及癌症患者
8、对皮肤暂时留下痕迹、起泡很介意者
9、2周岁以下幼童
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yh/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