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带成像技术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医学指导
广州医院耳鼻喉科欧阳顺林主任医师、郑诚彬医师、黄能医师
鼻咽癌-病因
1)遗传因素:家族聚集现象;种族易感性:主要见于黄种人。
2)病毒感染:与EB病毒感染相关。
3)环境因素:亚硝胺类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咸鱼、咸菜及广东腊味等食物。
鼻咽癌-临床症状
1)鼻部症状:涕中带血及鼻出血、鼻塞;
2)耳部症状:耳鸣、耳闷胀感、听力下降;
3)其他症状:头痛、颈部淋巴结肿大等。
鼻咽癌-诊断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最为重要。但鼻咽癌发病部位隐匿、早期症状无特性,要做到早期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据统计70%以上初诊鼻咽癌患者已处于中晚期。
近年来广医三院开展的窄带成像内镜技术(NBI)在鼻咽癌早期诊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让广大鼻咽癌患者做到了早诊断、早治疗,明显提高了治疗疗效及生存年限。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例子1
江某,男性,66岁,因“左耳闷塞感2月余”来广医三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经详细询问病史及完善相关检查后,初步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综合考虑后建议患者行电子喉镜检查,普通白光的电子喉镜下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但在窄带成像技术下发现左侧鼻咽部病变,经活检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经化疗+放疗治疗后目前患者病灶已基本消失。
电子喉镜普通模式
窄带成像技术
例子2
方某,男性,38岁,因“发作性晕厥3天”而来到广医三院就诊,在心内科进行检查后并没有发现心脑血管方面的病变,行头颅MR提示:鼻窦炎。请耳鼻喉科会诊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在窄带成像内镜检查时发现鼻咽部异常血管纹,在窄带成像技术指导下行鼻咽部活检,病理证实为鼻咽癌。方某成为早发现、早治疗的“幸运儿”,这完全赖于这项新的内镜技术——窄带成像技术(NBI)。
电子喉镜普通模式
窄带成像技术
NBI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内镜技术,它通过特殊的滤光装置,获得特定波长的入射光,通过电子化学染色将黏膜浅层的细微结构和表浅的毛细血管网对比度增强,清晰度增加,从而使黏膜表面的细微结构和表浅的毛细血管网对比度增强,清晰度增加,让原本白光下不明显的病灶变得更加清晰明确,使得医生更容易对组织的细微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
相较传统的检查手段(普通电子喉镜、CT和MRI),这项技术有效的解决了鼻咽癌早期难以发现的难题,尤其是对于一些早期的浅表癌,传统的CT和MRI检查都难以发现明确病灶,但应用NBI技术不但能早期发现病灶,并且能够准确的活检取材,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减少漏诊率,而且费用低,检查痛苦少。
广医三院耳鼻咽喉科自开展这项技术以来,为多名鼻咽癌患者在早期就明确了诊断,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更多的时间窗,大大提高了患者生存率。这是一项真正为鼻咽癌患者带来福音的技术。
文广医三院图
部分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yf/9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