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印度还在怀疑ldquo一带一路

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097796936715459&wfr=spider&for=pc

短短三年,“一带一路”影响深远,得到广泛支持,聚拢了国际社会所有志同道合的国家。

眼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马上就要在北京举行,此前中国外长王毅宣布“28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确认出席论坛”消息的同时,也对外表示,还有来自个国家的官员、学者、企业家、金融机构、媒体等各界人士确认参加论坛,其中包括92个国家的9名副总理、7名外长、名部级官员。与会代表总人数将达多人。

值此盛会,库叔特别邀请国内十位行走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权威学者,亲口讲述他们在“路”上的见闻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走过俄罗斯、菲律宾、埃及、印度、巴西等国家的他们对于“一带一路”推进的真知灼见。

受访者:薛力(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整理者:李浩然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瞭望智库:目前,有观点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属于非洲的国家只有埃及一个,看起来非洲对于“一带一路”的参与度并不高,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薛力:“一带一路”本身的侧重点确实是亚欧大陆,特别是大陆中东部国家,从提出到夯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事先就进行了非常严密的设计后再推出。

官方从来没有公布过沿线国名单,所谓65个沿线国家的名单,属于“非正式”的推测版。

从中国周边来看,中国在经济上与韩国、日本等较发达国家相比,比较优势相对较小,我们主要是对发展中国家有较强的比较优势,集中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我国并没有正式公布这样一个“一带一路”国家名单。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坚持的原则就是,只要你愿意参加进来,我们就跟你合作,因为名单本身就没办法固定,前提又是共商、共建、共享,那肯定是双方达成意愿才能合作起来,否则是合不起来的,就是这么一个背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非洲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参与度反而是非常高的。因为我们“走出去”的项目大部分都是一些基础设施项目,没有政府的支持是没法做的,这样政治关系就变得非常重要,这里面谁跟我们关系最好呢?

除了周边的巴基斯坦、柬埔寨、孟加拉国、哈萨克斯坦等,然后就是非洲了,我们跟一些非洲国家合作的深度、广度也要好于跟周边的部分国家。比如非洲跟我们关系比较好的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安哥拉、尼日利亚等政局都相对稳定,急切想发展经济,他们也很愿意跟中国搞好关系,老怕中国忘了他们,像坦桑尼亚就总是强调,你们不是说“中非关系看中坦”吗?以前帮我们修过坦赞铁路,现在怎么把我们给忘了?你们在埃塞俄比亚修建亚吉铁路,你们在肯尼亚也修了蒙内铁路(蒙巴萨港-内罗毕),怎么没给我们修个铁路呢?有些国家甚至特别想取中国的经,学习“中国经验”。所以目前来讲,非洲虽然没什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你只要愿意合作,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你就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2

瞭望智库:您的非洲之行都去过哪些国家?从您的见闻来看,“一带一路”的实施对这些国家影响最大的方面体现在哪?

薛力:我走了三个国家,埃塞俄比亚、埃及、坦桑尼亚,这三个国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在媒体、电视里面看到的非洲一般都是战乱、饥饿得要死这种印象,但这仅仅是部分非洲国家如此,事实则是,非洲许多国家在过去的几年里发展得挺快。

“一带一路”对这些国家影响最大的是他们觉得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他们想学的。

比如埃塞俄比亚,年来一个政党(埃革阵)执政,中国的什么他们都想学,埃塞俄比亚还想成为非洲的义乌。他们确实也有一些条件,比如交通枢纽、人口众多、处于工业化前期、国家稳定、政府一心一意“搞经济”,他们还学习中国的治国经验,接触到的一些官员对习近平主席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内容非常熟悉,甚至连中国正在大力推行的反腐都在学。还有坦桑尼亚就搞港口特区建设、港口经济区什么的,都是想学深圳,接下来的埃及在红海西北搞了个红海西北部经济特区,其实也是在模仿深圳,这几年发展也比较快。

他们之所以想学习“中国经验”,是因为这些国家基本都处于工业化的早中期阶段,埃及还好点,其他国家基本都是工业化的初期阶段,都需要大量资金来搞建设,跟我们中国早期的状况其实是一样的,中国80年代中期的时候外汇储备仅有20亿美元,现在好几万亿,80年代我们也是到处都需要外汇储备。现在他们就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像埃塞俄比亚,外汇储备只有28亿美元,但是欠的外债就有多亿美元,但依然要搞建设,出现这个阶段是必然的。

3

瞭望智库:就像您刚才说的,非洲有些国家欠了很多外债,面临较大的风险,另一些国家甚至还处于战乱和动荡之中,如果一些很不稳定的国家愿意参与,也能够成为“一带一路”合作对象国吗?

薛力:对于国家的选择,肯定会有所权衡的,这就涉及到取舍的问题,非洲一共有50多个国家,中国不可能对这些国家都同等用力。要想跟中国合作,首先就得稳定,其次是政府非常乐意合作,三是也要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因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并不是无偿援助,这些合作通常是市场导向的,讲究互利共赢。我们要考虑这些合作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所以中国选择的也都是一些相对稳定、有一定资源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国家,对于一些战乱国家肯定是非常慎重、有所取舍的。

4

瞭望智库:从您在非洲的见闻来看,中国企业在非洲做得怎么样?帮助这些国家取得了怎样的变化?

薛力:中国在非洲的大项目基本都是国企拿的,你如果去这些国家看一下就会发现,那里大部分的基建项目都是我们中国承建的,也有一些民营企业进入到了非洲,甚至很多中国人都赤手空拳在非洲打拼。我们目前在非洲已经建立起了一系列的工业园区,在6个国家拥有7个工业园区,另外还有一些重点项目,很多企业在非洲都融入得不错,口碑也比较好。

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华坚鞋业公司的一个车间

比如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郊的东方工业园,就是比较成功的中国海外园区之一。在非洲的七个经贸区中,这是唯一一个由民营企业投资、经营的。首期建设的园区已经被各类企业填满了,正在规划规模更大的第二期。其中有一家企业叫华坚鞋业公司,专门生产出口美国市场的中高档女鞋,由于“钱景”非常广阔,华坚集团已经另外找地方单独建了一个园区,雇佣了名当地工人。这家公司当地雇员总数跟华人管理人员的比重差不多已经达到了40:1,40个当地人只有一个华人管理人员,工人月薪元人民币(约为比尔)。他们的目标是:前店后厂,发展成为面向整个非洲大陆的服装鞋帽生产与批发市场。

可以说,这是中国推行产能国际合作的样板。大量雇佣当地劳动力、使用的是当地非常富裕的皮革资源(埃塞俄比亚是农业国,财富以拥有多少头羊牛等计算)、不受出口配额限制,电力便宜(每度电3美分,出口的电力仅仅每度6美分),这样就既能够利用当地的人力与自然资源,又能把产品出口到欧美,给当地国家创汇,因此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园区管委会还促成埃塞俄比亚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这件事情的意义更大。而埃塞俄比亚政府已经从东方工业园的运作中看到了好处,推出了一大批园区规划,一些大型中资企业被要求“牵头认领”。

此外,由中国企业建设,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首都的亚吉铁路已经建成通车,多公里的电气化铁路,被称为新的坦赞铁路。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分家后没有了出海口,进口物资主要是在吉布提卸货后经过公路运回国内,路况差,运输能力有限,吉布提港口常年积压三四百万吨的货物。有了中国企业修建的这条铁路,运力大大提升,整体前景无疑好于坦赞铁路。

在埃及碰到一家叫巨石集团的企业,它在埃及投资生产聚酯纤维,让埃及成为了世界第三大聚酯纤维生产国,所以埃及政府都很重视这家企业。

接下来是在坦桑尼亚的友谊纺织厂,是与坦赞铁路同时援建的一个项目,一度陷入困境,经过双方的努力,又恢复了生机,产品质量好销路好,最多时雇佣了当地0名左右的工人,坦桑尼亚的失业率是很高的,这样就有利于解决他的就业问题,口碑也很不错。

而在这三个国家发展都很好的一家企业就是华为,华为的产品在这三个国家的市场占有率基本都是第一,甚至把欧美的GE、阿尔卡特等企业都PK下去了,当地的政府和民众也把华为放在很高的位置,就像我们八九十年代看待通用、IBM等大牛企业一样来看待华为,当地员工也以在华为工作为荣。

华为在埃及的公司大楼

对于中国在非洲建设的这些工业园区,我的体会是,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东道国来说,海外园区建设是个好东西,但只有形成可复制的模式才行。虽然目前中国在非洲建设的工业园区相对比较成熟,但在模式化方面还有不少事情可做。

5

瞭望智库:在您走过的这些非洲国家中,“一带一路”的推行主要面临着哪些风险?在非中国企业反映最多的难题又是什么?

薛力:我觉得主要还是政局变化的风险,毕竟他们这些国家都是选举制的,比如年埃及政局开始动荡,很多项目就受到了影响,利比亚更不用说,所以这方面中国要学会应对风险,既要跟执政党搞好关系,也要跟在野党搞好关系,不能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yf/906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