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常见的23个致癌因素,5个方法可以

最近这段日子,局长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追踪疫情上了。

以至于有些事情,我都忘记了,就比如昨天(2月4日)是每年的『世界抗癌日』。现在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危害我们健康的杀手,比如癌症。去年,中医院赫捷院士和陈万青教授在《柳叶刀·全球健康》发布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研究指出,在20岁及以上成人中,中国每年有.6万人死于23种主要致癌因素引起的各种癌症,占全部20岁及以上癌症死亡人数(约为万人)的45.2%。也就是说,如果防控好这23种致癌因素,中国近一半的癌症死亡可以避免!

中国23种常见致癌因素

这23种可控的癌症风险因素可划分为5大类:1.行为因素4种吸烟、二手烟、饮酒、缺乏锻炼。2.饮食因素7种水果、蔬菜、膳食纤维、钙摄入不足;红肉、深加工肉类和盐渍食品食用过多。3.代谢因素2种体重超标、糖尿病。4.环境因素2种PM2.5污染、紫外线辐射。5.感染因素8种

细菌1种:幽门螺杆菌。

病毒6种: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类疱疹病毒(EB病毒)、人乳头瘤病毒(HPV)、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

寄生虫1种:华支睾吸虫。

那么问题来了,这23种可控的致癌风险因素,到底该怎么避免呢?

做到这五点,击破23大隐形杀手!

根据致癌因素的五大类23种因素,远离癌症,生活干预上需要做好这5点!一戒烟、戒酒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已把烟草被列为一类致癌,而且已证实烟草与肺癌、口腔癌、膀胱癌等几十种肿瘤密切有关。不吸烟,远离二手烟,是防癌的关键。饮酒同样与多种癌密切相关,即便少量饮酒或酒精饮料,都会增加患癌风险。年的时候《柳叶刀》曾刊文指出:喝酒不存在“小酌有益健康”的说法,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

如果不得不喝的话,《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版)建议,男性一天饮用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否则即为饮酒过量。

换算下就是,白酒每次不要超过1两;啤酒每次不要超过一瓶;红酒每次限制在一红酒杯左右。二增加运动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75分钟的剧烈活动,比如中高速度跑步,或者进行分钟的适度运动,比如健走。这个健走可不是像你每天吃完饭慢慢悠悠地散步那样,而是需要姿势正、速度快、步子大、时间长。

姿势:挺胸、收小腹,臀部夹紧,千万不要弓腰驼背

速度:10分钟1公里

时间:每天30-60分钟

三健康饮食牛肉、猪肉、羊肉等红肉虽然吃着香,也是蛋白质、血红素铁的优质来源,但过量食用会增加患癌风险。每天吃畜禽肉应控制在40~75克之间,适量增加水产品摄入;火腿、腊肠等深加工肉类能不吃就不吃,即使摄入量非常低,患癌风险也会增加。

另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普版》建议,成年人每天吃-克蔬菜,-克新鲜水果。

四控制体重

众所周知,肥胖有害健康,不仅会增加患心脏病、糖尿病、骨质和关节疾病的风险,还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目前的权威研究发现,因肥胖而提升发病率的癌症有:食道癌、胰脏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胆囊癌的风险。另外,可能有些人体重不算过重,但腰部脂肪贼多,这样的人也会容易患上大肠癌。

总之,我们的体重最好保持在标准BMI(身体质量指数)内,即18.5~23.9。

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此外,男性腰围要控制在90厘米以内;女性腰围不应该超过80厘米。五接种疫苗,远离病毒宫颈癌——HPV人体乳头状瘤病毒接种HPV疫苗、注意个人卫生、注意性生活卫生。有过性行为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筛查。胃癌——幽门螺旋杆菌餐前要洗手,不要口口喂养幼儿。可以分餐制或公筷,且餐具经常消毒。如果出现口臭、泛酸、胃痛等症状的患者,应做胃镜和hp感染筛查。肝癌——乙肝和丙肝病毒、肝吸虫接种乙肝疫苗;在献血或输血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做好婚检孕检;少吃生的淡水鱼虾。鼻咽癌——EB病毒EB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唾液接触,比如接吻、共用牙刷或杯子。90%以上的人一生中都会感染EB病毒,且多数人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只有小部分人因此患上淋巴瘤和鼻咽癌。目前,没有预防感染的疫苗和治疗方法。生活中,如发现鼻涕带血,及不明原因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中耳积液等症状,应及时排查。这五点并不难相信各位只要愿意就能做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jc/69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