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掏耳朵,真的会得癌吗
今天是“全国爱耳日”。除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对耳朵的伤害外,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也可能损伤听力,比如频繁掏耳朵,那么,掏耳朵有什么讲究呢?甚至有网友爆料,总掏耳朵容易得癌,这是真的吗?复旦大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倪玉苏在做客《活到岁》节目时揭晓了真相。
耳屎是保护耳朵的防线
人们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耳屎”,潜意识上,是把它当成了人体的废弃物。其实,耳屎还有个学名叫耵聍,“它对耳朵有保护作用。”
人体外耳道的长度大约有2.5cm~3cm,耳屎只占外耳道的外三分之一,另外靠近鼓膜的那三分之二并无耳屎占据。耳屎呈酸性,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抵御外部的细菌侵袭。频繁掏耳朵,将耳屎一掏而尽,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会引起慢性炎症,出现耳朵疼痛、流脓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听力下降。
耳朵是人体很敏感的部位,每个人耳道的深浅都各不相同,任由一个不了解你身体的人来掏,一不小心,棉签就伤到了耳道旁的皮肤,甚至伤到鼓膜。如果用来掏耳朵的棉签不干净,上面沾有细菌,耳朵的健康就更难保证了。
耳屎是会自己掉出来的
在正常情况下,即使不掏,耳屎自己也会掉出来。专家说,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累积到一定程度,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它就会不断脱落排出耳朵外面,因此根本不用担心堵塞耳道。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就有自洁功能。一味去掏,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让耳屎出不来了。因为用棉签掏耳朵,有可能不仅掏不出耳屎,还会将它们往里推,令耳屎不能自己排出。一旦洗头、洗澡时耳朵不小心进了水,耳屎吸水膨胀,酸性的耳屎会腐蚀耳道深度的皮肤,引发炎症。而且,经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耳屎的分泌异常,耳屎可能越长越多,新分泌的耳屎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一定要挖耳朵怎么办
一定要挖耳朵怎么办专家表示,最好不要自己掏耳朵,洗头洗澡时湿了耳朵,最多只能用棉签擦拭一下耳廓的位置。假如出现耳屎堵住耳道的情况,医院处理。耳鼻喉科医生会在额镜直视的情况下,用专业的镊子将耳屎取出。一定自行掏耳朵,最好用棉棒,轻轻在外耳道口转动,然后耳朵朝下,让耳屎自行排出。要避免使用指甲、卡子等尖锐物挖耳;不要频繁挖耳,一般一周一次;对于难以取出的耳屎,医院请专科医生取出,以预防感染。
总掏耳朵会得癌吗?
生活中,很多人吃完饭或闲着没事时就喜欢随便拿个耳勺掏耳朵,有些人甚至养成了没事就用发夹、指甲等掏耳朵的习惯,觉得这样很舒服,却不知这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耳道里,引发疾病。人体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敏感,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此外,掏耳朵过频,会刺激耳道皮肤,容易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可以手术切除,但切除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甚至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倪玉苏大夫简介科 室:复旦大医院耳鼻喉科
擅 长:耳鼻咽喉常见病及部分疑难病诊疗;特长:中耳炎、胆脂瘤、外耳道新生物等耳科常见病的手术治疗以及耳聋、耳鸣、面瘫治疗。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周五全天
(来源:活到岁)
“哎哟不怕”,癌友不怕。
“不怕姐”为您提供与肿瘤、健康有关的权威资讯。
点击标题下方“哎哟不怕”字样,白癜风前期症状北京那家医院专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enmeshoutui.com/jbjc/1655.html